褚凤岐,曾用名李建平,辽宁省开原市人。1936年4月参加革命,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历任东北旅平青年救国会组织部长,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干事,中共晋西南区党委
干部训练
班班主任,中共隰县县委宣传部长、民运部长,中共晋西区党委、中共陕北神府分区党委、
中共晋绥一地委宣传部长,中共沈阳市委委员、市委宣传部部长兼沈河区区委书记,中共
辽西(前)、辽吉一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辽吉省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共辽北省委宣
传部副部长兼省委青工委书记,中共辽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兼省委青工委书记,中共
辽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兼省委党校校长,中共辽宁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中共辽宁省委
常委、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是中共八大
代表。
〖JZ〗〖HT4”H〗一、志存高远,寻求革命〖HT〗
褚凤岐,祖籍山东。1917年
务农为生,后来弃
农经商,到“刘家烧锅”当店员,不久升为掌柜,稍有积蓄即购置土地,家庭经济状况渐有
好转。
褚凤岐的父亲褚冠时,字俊伯,中学文化,在开原地方法院任书记员,娶妻富氏(满族),
只生
褚凤岐和妹妹褚凤媛两人。褚凤岐幼年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以后,父亲又续弦张氏
,张氏是大户人家,结婚时带给褚家一部分田地。
褚凤岐少年时代,就是靠家里已有的土地和继母带来的土地及父亲的工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
,也算是殷实人家。褚凤岐幼年丧母,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但为人极
其诚恳耿直,只知道埋头读书。褚凤岐1924年入开原老城小学读书。他是学校里学习最好的
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他学习异常勤奋,孜孜以求,每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写作业
,晚饭后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一些启蒙读物《百家姓》、《三字经》及儒家经典《论语》、《
大学》、《中庸》等书。对白话文和算术,也有广泛涉猎。他从小就喜爱书法,为以后参加
工作时写一笔好字奠定了坚实基础。褚凤岐1930年升入开原老城中学,1932年中学毕业后,
又考入西丰新制师范学校。褚凤岐考入西丰新制师范学校前,已经发生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
变。当时日伪政权尚未对教育体制进行改变,所以继续称西丰新制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他学习一直勤奋刻苦,每学期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名。
当时学校有个规定,每学期开学典礼时考第一的学生都要站到操场上的第一位置,作为对考
第一学生的奖励[ZW(]《褚凤岐子女回忆褚凤岐二三事》,存辽宁省政府办公厅政府志办公
室。[ZW)]。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虽然没有改变当时的教育体制,但九一八事变的风波
震撼了西丰新制师范学校,
褚凤岐和爱国师生的心情极不平静。他亲眼看到自己
的家乡沦陷于日本强盗,伤痛愤懑之情无以言表,积极参加学校学生组织领导的反日活动。
1934年夏,褚凤岐在师范学校毕业,因成绩优良留在学校任教。在任教期间继续与全校爱国
师生从事反日斗争。西丰师范师生的爱国反日斗争,引起日伪当局的注意,并采取了镇压手
段。1934年秋的一个夜晚,教数学的于老师偶然从校长室门前走过,听到日本人校长向宪兵
队告密,说褚凤岐在学校散布反日言论,要日本宪兵队次日到师范学校抓人。于老师虽然教
数
学,但他也懂日语。于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匆匆跑到褚凤岐宿舍,告诉褚凤岐说,日本
人要抓你,赶快离开西丰。于老师还给褚凤岐二十块大洋路上用。因为在匆忙中逃出西丰,
褚凤岐也未能到开原老家辞行,连夜出发向北平逃去。
褚凤岐此行进关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对于老师的关怀,褚凤岐铭记在心,终生感念。全国
解放后,褚凤岐从锦州来沈阳开会,知道于老师也在沈阳,所以特地到他家看望并赠于老
师
500元钱[ZW(]《褚凤桐回忆褚凤岐》,2009年7月14
日,存辽宁省政府办公厅政府志办公室。[ZW)]。
到北平后,1935年褚凤岐在堂兄褚凤鸣的帮助下先后到北平中山、弘达
中学补习。
1936年初褚凤岐报考大学时,因
是背着家里跑出来的,手里没有钱,北平师范大学不收费用,才选择了师大并被录取。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接着又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日本帝
国主义进一步发动华北事变,企图使冀、察、绥、鲁、晋五省脱离中国,归日本控制。国民
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于12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提出
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
生数千人,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领导和组织下,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了声势浩
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喊出了“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
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打伤和逮捕了许多学生。16日,北
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再度举行示威游行,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一二·九”运动
获得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和声援,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犹如震天的电闪雷鸣,照亮了漫漫夜空,冲破了国民党政府与日
寇的恐
怖统治。褚凤岐郁积在心中的愤恨一下子迸发出来,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运动中。按照组织分
工,他主要负责编写标语、口号和刻画钢板。为了安全和工作方便,组织上安排一个女同志
与他假扮夫妻,晚上在宿舍刻钢板到深夜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凌晨一大早把刻好的蜡纸藏
在行李里卷起来,为了运送快捷特意花两块大洋买了一台没有闸的破旧自行车,用自行车驮
着,转送下一个活动点去印刷,然后分给各点去散发和张贴[ZW(]褚达明:《父亲对我讲述
一二·九运动》,存辽宁省政府办公厅政府志办公室。[ZW)]。
,褚
凤岐除负责印刷传单外,也参加了游行示威活动。
1936年4月,褚凤岐在关继武、乔培新等进步青年的引导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革命
组织“求知学会”,先后被选为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活
动。1936年7月,褚凤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褚凤岐入党后,从193
6年11月至1937年1月,主要工作是在北方局领导下的东北党务特别工作委员会(简称东特委)
做秘密印刷工作。1937年2月至7月,
组织安排他任北平东北旅平青年救国会组织部长,1937年7月至1937年10月在北平敌占区从
事地下工作。褚凤岐多才多艺,吹口琴、拉胡琴、弹风琴、识谱唱歌,样样精通。他以音乐
教员的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在全国解放后的1963年夏,褚凤岐知道了当年在北平地下
党工作时的上线人物是
姚依林。此时姚依林是商业部部长,来东北检查工作,褚凤岐陪同时任东北局书记处书记、
吉
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参加接待姚依林。在吉林省1号招待所见面时,吴德问褚凤岐说:“老
褚啊,当时你在北平地下工作,谁是你的顶头上司啊?”指着姚依林说:“就是这位啊。”
褚凤岐当时很惊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JZ〗〖HT4”H〗二、战斗在晋、陕抗日根据地〖HT〗
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卢沟桥的炮声一响,风云突变,震惊中外,北平的情势骤然紧张起来。正如
为日军进攻北平所发表的宣言指出的那样:“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
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根据时局变化,我党及时做出重大战略调整。
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配
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
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在太原提出了一系列的正确方针,将华北地区党的工作由非武装斗争及
时地转向武装斗争,打开了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北方局迁至太原后,由于山西具有
重要的战略地位,北方局决定调一批在北平敌战区开展地下工作的同志到山西开创抗日根据
地。党组织决定调褚凤岐到中共北方局工作。当褚凤岐即将离开北平时他心潮起伏,思绪万
千。这时,随着战争的发生,北平这座美丽的文化古城,已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到处硝烟
弥漫,炮声隆隆,市民已开始向外逃亡避难。他带着伤痛心情离开了北平,离开了战友,奔
向新
的战场。大约经过大半个月奔波辗转,于1937年11月初到达山西临汾,组织任命他为中共中
央北方局组织部干事。当时规定报到的同志都要填写登记表。褚凤岐后来向子女们回忆这段
历史时说:“登记表填写完后统一交给领导审阅。当时刘少奇是北方局书记,这些登记表都
经他亲自审阅,当看到我的登记表时很欣赏我写的字,夸我的字写得漂亮。少奇同志工作非
常深入,认真细致,经常和下属在一起研究材料。有一次我写的材料有个错字,竟被少奇同
志发现纠正过来。”[ZW(]《褚凤岐子女回忆褚凤岐二三事》,
,存辽宁省政府办公厅政府志办公室。[ZW)]
1937年10月,北方局根据中央指示:以五台山、管涔山、太行山、吕梁山为依托,由八路军
各部相机挺进并占据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敌人侧翼及后方的战略要地,广泛发
动群众,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将山西省工委改为山西省委员会,林枫任书记。
山西省委根据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精神作出决定:山西的共产党员一律在山西坚持敌后
游击战争。自11月起,八路军三个师逐渐向敌后实行战略展开,他们与地方党组织相配合,
放手发动群众,执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38年2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山西省委先后转移到大宁城郊、永和的桑壁和合村等地,最
后到达石楼的圪堵坪。4月初,由辛关渡渡过黄河,到了陕北清涧县罗儿河村暂住,整顿北
方局机关。4月底,北方局及山西省机关又东渡黄河,回到圪堵坪。这时中共中央根据山西
省的形势,决定撤销山西省委,成立晋西南区党委,林枫任书记。
1938年5月,中共晋西南区党委成立不久,在林枫的倡导下,创办了《五日时事》报,褚凤
岐参加了编辑出版工作。这张报纸开始内容要求是将每天电台收来的消息汇总,编成新闻简
报。以后内容逐步充实,发表五天中的时事分析,各战场战况,还有区党委指示、通知、决
定和指导工作的文章。每期油印5000份,发行到晋西南20多个县。这份报纸宣传党的主张、
游击战争、时事政策,内容翔实,出版及时,新颖鲜活,对沟通情况、了解时事,起到了非
常有效的作用,深受广大群众及指战员的欢迎。当时住在同村的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也亲自指
导报纸的编辑工作,因此,杨尚昆认识了褚凤岐。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初杨尚昆来辽
宁视察
,在接见省直机关领导干部时,杨尚昆认出了褚凤岐,那时褚凤岐已是副省长了。杨尚昆对
褚凤岐说:“你在山西编过报纸,当时你戴眼镜啊?”褚凤岐说:“是,现在不戴了。”[Z
W(]《褚凤岐子女回忆褚凤岐二三事》,
。[ZW)]
《五日时事》办得不拘一格,创意很新、字体美观、版面整齐、印刷清晰,一张蜡纸能印50
00份,当时算是最高纪录。有时还用红、蓝油墨套色印刷,十分醒目抢眼。在延安举行的各
根据地报纸展览会上,曾经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赞赏。毛主席亲自题写了《五日时事
》报头。这在当时并不多见,可见这张报办得非常之好。后来办报人员略有增加,但仍坚持
勤俭办事,短小精悍,注重实效,服务于抗日。晋西事变后,该报转移到兴县继续出版,直
到《抗战日报》创刊才停办。其间褚凤岐为当时抗日的宣传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积
极贡献。
针对当时形势发展,急需培训干部。1938年5月,褚凤岐担任晋西南区党委干部训练班班主
任。
先后举办四期,每期学员十几人到几十人。学员主要是区内的新党员和基层领导干部,学习
内容是党的基本知识、创建根据地和统一战线工作,学习训练时间每期一个星期到半个月,
党训班请刘少奇、林枫等领导同志亲自讲课。经过短暂的学习,学员在思想上、党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政策的了解上,都有不小的进步。训练班办得一期比一期好,质量一期比一期高。
同时,还在北方局驻地刘村办了八路军学兵队,吸收培养各地投奔而来的爱国青年。
晋西南区党委成立不久,又在孝义禅房头办起了党校,林枫兼任校长,宣传部部长张友清任
副校长,褚凤岐具体参加了组织党校的学习训练工作。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党校设半
月班、一月班和三月班,学员是基层骨干,结业后回原地工作。当时区内的全体党员基本上
轮训了一遍,广大党员对训练班也很感兴趣。凡是前来学习过的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和政
策水平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成为县、区行政村的工作骨干力量。连续举办的党训班,为
开展晋西南工作、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干部,这中间也凝聚着褚凤岐付出的辛
勤工作和汗水。
这时开到山西战场作战的八路军,肩负起开展华北游击战争的重任,继续扩大部队,补充兵
员。当时周恩来亲自向山西省委提出“20天扩军3000人”的任务。以上举办的几次党训班和
党校培训的大批干部为及时完成党中央提出的补充兵员的任务在质量上提供了重要保证。
1939年1月,褚凤岐任晋西区隰县县委宣传部长、民运部长。
林任副书记,统一领导晋西北地方工作和晋西南地下党的活动。这时,贺龙、关向应率领12
0师主力返回晋西北,晋西支队开往山东归还115师建制。遵照中央指示,成立了晋西北军政
委员会,贺龙为书记,关向应为副书记,统一领导党政军各项工作。接着,调整了晋西北党
政军民的领导机构。我党完全掌握了晋西北地区,从此开始了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
新时期。
1940年2月褚凤岐被调到晋绥边区任晋西区党委宣传科长,从事抗战的宣传工作。在党委领
导下,他全身心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先后参加成立晋西文化救国联合会,对晋西南、晋西
北原有的文化艺术团体进行调整,统一领导按照专业成立的文化、戏剧、音乐、美术等协会
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分会,使党政军民各方面完全脱离了阎锡山的限制、压迫和控制,
彻底清除了阎锡山在各地的残余势力,在我党的统一领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根据地建设。
1941年7月至1942年7月,褚凤岐由于过度劳累,患病住进延安医院。病愈后,继续做党的宣
传工作。1942年8月褚凤岐任陕北神府分区党委宣传部长,1943年褚凤岐在陕北与康健结婚
。1945年7月后担任晋绥一地委宣传部部长。
〖JZ〗〖HT4”H〗三、返回东北,驰骋辽吉〖HT〗
1945年8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又
调兵遣将,企图抢先占领平津,控制华北,进军东北,独占东北。
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审时度势,及时制定了党对东北方针政策。
中央确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决定成立东北中央局,并确定从各抗日根
据地增调军队和干部进军东北,同时加强热河、察哈尔的力量。中央决定由晋绥分局代理书
记林枫率干部团去东北。干部团的成员,从晋绥各地区抽调,主要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还
有一部分警卫人员和勤杂人员,共有1900人。
伍的总负责人。行前,他向全体同志介绍了支队的几位领导同志,随后作了动员。他说:党
的七大时,中央再三强调争取东北的重要性。有了东北,我们就有了胜利的基础。鉴于东北
地区的重要性,中央决定调二万干部、十万部队和一百个团的连以上干部去东北。我们是第
一批,干部数量又比较多,中央命令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前进,尽早到达沈阳。他还告诉大家
,根据中央决定,
慨万千。离开战斗过的晋绥边区,别绪依依,心潮滚滚,即将打回东北老家,激动心情难以
平静……
干部团离开兴县,要经山西、察哈尔、热河等省,须通过敌占区。当时林枫非常重
视队伍的安全。他认为,这支队伍是中央直接调派恢复东北的骨干力量,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到达东北。他要求每经一地都事先做好周密侦察,深入了解敌情,时刻做好战斗准备,保证
绝对安全。部队在从朔县、宁武间长城险关方口穿越同蒲铁路时,遭到敌人的阻击。
通过同蒲铁路第二天下午,部队在准备宿营的雁北地区应县境内的小石口村,又遇到一伙
敌人,由于情况不明,队伍只好停止宿营,立即翻过小五台山向晋察边区靠拢。
由应县小石口村到繁峙县沙河村,确实是一次艰难的夜行军。漫天雪飘,北风呼啸,山道崎
岖,坡陡路滑。有马不能骑,只好牵着步行,部队只顾赶路,已经一整天没有吃饭,马也没
有喂料。走过一段路后,人困马乏,就在路边的几个山村里稍事休息。林枫和大家一样,这
时也只吃了一点莜面糊糊和土豆,身体还未暖透就又匆匆赶路。当队伍从白雪皑皑的小五台
山顶下到宿营地沙河村时,这一天一夜已经走了220里路。
干部团过沙河后,队伍又经过五天行军,赶到张家口地区阳原县的化捎营村。晋察冀军区聂
荣臻司令员派来汽车,把干部队伍送到宣化。晋察冀军区给他们补充了急需的棉衣、鞋帽和
各种日用品,并让大家从宣化乘火车到沙城。许多同志第一次坐火车,感到新鲜,直到沙城
下了火车,还觉得不过瘾。林枫从张家口回到支队,听到这些议论,对大家说,同志们,大
家再加一把劲,我们争取到古北口或承德再坐火车。
一个整夜的觉,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休息一会儿。这样披星戴月,马不停蹄地长途跋涉
,使同志们疲惫已极,骑乘的马匹也筋疲力尽,有的马背磨破,出血流脓,不少人不能骑马
,只好步行。鞋磨破了,脚打泡了,困难越来越多。
队伍到达承德西郊以后,苏军不准干部团通过市区,更不让乘火车。经支队领导报告彭真、
陈云后,东北局决定派火车来接。又经过两天行军,到达平泉。东北局派来的火车到达平泉
火车站后,支队领导决定,人乘车,马匹留下。干部团的前梯队于
阳。这样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行军,队伍终于比国民党军队提前40天到达沈阳。为开创东北根
据地争取了宝贵时间,输送了大批干部骨干,打下了胜利的基础。
历经艰险,长途跋涉,褚凤岐和前梯队一踏进东北的那一天,司务长问他:“今天咱们吃什
么
饭哪?”褚凤岐回答:“进东北了,当然吃高粱米饭,炖大豆腐。”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回
到东北老家,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可谓是:一路征尘硝烟滚,横刀跃马未下鞍!
沈阳市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工业企业比较发达、产业工人比较集
中的重要城市之一。
自锦州进入沈阳。为维持城市秩序,成立了沈阳卫戍司令部。并以卫戍司令部名义,张贴布
告,宣告沈阳市实行军事管制。沦陷达14年之久的沈阳人民,第一次获得翻身解放。为了安
定社会秩序,迅速恢复生产,领导城市开展各项工作,于
市政府,11日又成立了中共沈阳市委,孔原任书记。1945年10月褚凤岐被任命为中共沈阳市
委委员、沈阳市委宣传部部长兼沈河区区委书记。
市委成立后,根据东北局的指示,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进行收缴敌伪武器,剿
匪除奸,清查敌伪特务,接收敌伪物资,摧毁敌伪政权,扩大人民武装,建立各级民主政权
,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等一系列工作。
1945年11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大规模向山海关进犯,鉴于苏军执行中苏条约规定,准备将长
春路沿线及大城市让给国民党政府接管。中共中央决定改变拒阻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方针,
发出让出大城市的指示。因此,沈阳市党政机关,于
坚持斗争。
沈阳市委撤出沈阳后一分为二:一部分由市委书记孔原带领撤至沈阳北郊财落堡、蒲河一带
,称中共沈阳市委(北部);另一部分由市委委员、副市长焦若愚带领撤至南郊陈相屯、柳
匠屯一带,成立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市委和东南郊分委受中共辽宁省分委领导。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农村根据地的指示,1945年12月省委决定,以沈阳市委为基础再
设一地委,辖新民、铁岭、昌图、法库、康平、沈阳以北郊区以及东科前旗、东科后旗等地
。孔原任沈阳市委书记兼一地委书记,田维扬任军分区司令员,张化东为专员公署专员,褚
凤岐为宣传部部长,曾志为组织部部长。
我党政军机关撤出沈阳之后,沈阳郊区的地主武装勾结日伪残余势力接受国民党的秘密委任
,公开和暗地里跟我们对抗。因此这一时期地委和军分区的主要工作就是扫除沈阳外围的土
匪和地主武装,镇压汉奸恶霸和国民党的“地下军”,使占领沈阳的国民党军队失去耳目和
左膀右臂,也为我党发动广大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打好基础。
1945年12月,中共辽西省委在法库成立,陶铸任省委书记,陈郁任副书记。一地委隶属辽西
〖BF〗省委领导。省委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各地以区为中心,在地、县工作团的指导下,由点
到面开
〖BFQ〗展工作,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地委遵照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的指示
,在省委的领导下,在康平、前旗全境和法库、铁岭、昌图广大农村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建
党建政扩大人民武装,建立农村根据地。
1946年3月,一地委书记孔原、专员张化东调离,新领导尚未到任。一地委和军分区迁至
省委驻地法库。因为地委书记和专员都不在,地委的全部工作,由军分区司令员田维扬、组
织部长曾志、宣传部长褚凤岐根据省委指示进行工作。
地委带领各县区迅速摧毁敌伪政权,镇压一批群众最痛恨的残害老百姓,干了无数坏事的
汉奸、恶霸、土匪、特务和伪警察,从而把群众发动起来,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清算敌
伪的资财,把敌伪的浮财、粮食和没收汉奸恶霸、日伪强占的土地分给穷苦的贫雇农,让群
众得到实际利益。在群众发动起来后,认真物色培养贫雇农积极分子,开展建立基层党组织
、基层政权和建立人民武装。在艰苦的斗争中,地委还注意组织好群众的生产。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当时蒋介石在东北无一兵一卒,一直到两个月后,才在美国的援助下
,从
陆海空三路向东北大举进兵。1946年1月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议时,蒋介石仍在做抢占东北
的美梦,坚持停战协议不包括东北。当他们在东北的进攻遭到我军有力抵抗和沉重打击后,
又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压力下,蒋介石才于
停战协议。
为了执行好停战协议,在美国的调停下成立了由美方、国民党方和我方组成的三人停战军事
调处执行部。除北平外,在各地设立了若干个执行小组。4月上旬军事调处执行部在沈阳成
立了第二十七执行小组(简称“东北小组”)。
“东北小组”的我方负责人,诺尔曼中校为美方负责人。褚凤岐从辽西(辽吉)一地委被抽
调参加了法库事件的调处工作。
当时的情况是: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国共《双十协议》后,制造事端,发动内战,不择手段
强占地盘。当时强占法库县城的由伪警察队改编的东北保安第六师十六团,故意把强占时间
往前提,到处制造舆论。对于敌人这种背信弃义非法进占解放区的罪行,法库县民主政府立
即上报“军事调停处执行部东北区办事处”。7月中旬,军事调停“三人小组”来到法库,
在“三人小组”中,敌、我、美(军)三方代表各一人,另有地方代表参与谈判。褚凤岐作
为中共地方代表以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加了在法库发电厂(今熔锻器厂)召开的调停
会和群众大会。在“三人小组”到达之前,敌人就做了抵赖的准备。他们伪造“安民布告”
,把进占法库的时间改写为
进行威胁,告知百姓“只能说中央军
达后,宣布群众“戒严”,阻止群众向“三人小组”反映真实情况,在街上还贴出“打倒褚
凤岐”的标语。为揭穿敌人的花招和谎言,在调停会上,褚凤岐大义凛然,毫不畏惧,以县
民主政府税务局
褚凤岐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了敌人破坏停战的罪行,戳穿了敌人的阴谋诡计,取得了谈判的重
大胜利。褚凤岐的发言有理、有据、有节,表现出他的政治觉悟和较高的水平能力,在当时
起到了非常好的影响,对打击敌人、鼓舞士气、树立党的威望起到很好的作用。
城、营口、抚顺、铁岭、法库、昌图等地。4月上旬,敌军又沿中长路北攻四平、南攻本溪
,向我方展开全面进攻。
根据时局变化,辽西省委于3月中旬从法库撤到郑家屯,后又撤到洮南县,并于6月改为辽吉
省委,下辖五个地区,陶铸仍为省委书记。随后一地委(包括一分区、专员公署)领导机关
迁到康平县顺山屯,康平县成为一地委指挥战斗的根据地。当时省委分析,康平与被敌占领
的法库距离较近,随时有遭受敌军侵扰的危险,应该在距敌较远的科左前旗(后新秋)一带
,建立一个在困难时期可以站住脚的后方。身为地委宣传部长的褚凤岐非常赞同省委的意见
,积极要求去前旗工作。于是省委会议决定由地委书记刘瑞森与褚凤岐一起率领一批干部前
往前旗。
〖BF〗在前旗地区建立后方根据地,在以后不长的时间派上了用场。证明在科左前旗建立“
小后方
”,确是英明之举。褚凤岐到前旗之后,在地委书记刘瑞森的直接领导下,争取群众、教育
群众、发动群众,开展了打击地主恶霸的斗争,〖BFQ〗一下子抓起10名罪大恶极的大地主
,群众很快发动起来,提高了群众对党的认识,积极参加斗争地主,
积极报名参军,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1946年8月下旬,沈阳和法库的国民党军队突然从几个方向进犯康平。等得到消息,敌
人距我们只有30里了,地委等机关只好匆忙西撤,进入大郑铁路以西地区,而敌人一直尾随
在后,紧追不舍。10月,根据辽吉省委的指示,一地委和军分区进入内蒙古奈曼旗大沁塔拉
地区根据地,终于摆脱敌人。但是敌人来犯时,却来不及通知活动在接敌区法库以南、铁岭
和昌图农村的党政干部、军分区部队和县区武装部,致使那里的一千多同志失去和地委联
系,情况非常危急。后来这些同志在缺吃少穿、弹药得不到补充、孤立无援的艰苦环境下,
不怕牺牲,英勇作战,不断东进,经铁岭、西丰、通化、临江、图们、牡丹江、哈尔滨,奔
波四个多月,终于来到西满分局所在地齐齐哈尔。省委书记陶铸说:“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胜
利,是一次可歌可泣的‘小长征’。”〖ZW(〗曾[KG*9]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
回忆实录》,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69页。[ZW)]这次地委撤出康平时,地委书记刘瑞森还在昌图
,
也未接到通知,什么情况都不知。而这时褚凤岐等人在前旗照常开展工作。可见建立的前旗
“小后方”发挥了作用。
对于此次康平的撤退,由于缺乏组织和准备,指挥失当,地委曾开会,总结经验教训,地
委书记刘瑞森和与会同志对负责军事的领导同志提出了批评,褚凤岐发言尤为尖锐中肯〖ZW
(〗刘瑞森:《辽北土改纪实》,《辽宁党史资料》(第4辑),1988年11月,第167页。[ZW
)]。
为了统一思想,省委书记陶铸来到奈曼旗主持召开了大沁塔拉会议,总结了经验,统一了
思想,消除了分歧。会后一地委在奈曼、阜新一带坚持斗争,打击地主武装,深入发动群众
,开展反奸清算,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群众生活,将奈曼、库伦两旗大部分地区建成比较巩
固的根据地。从1947年3月起,以这些地区为依托,逐步恢复了一地委原辖区。
1947年春,当时的形势是辽吉根据地正处于极其困难艰苦的时期。为建设和坚持辽吉根据
地,配合东北我军作战,保证军需民用,粮食生产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大问题。在此期间,
褚凤岐作为地委宣传部长,除参加土改、宣传群众、建立政权,还时时不忘发展农业生产,
生产粮食支援解放战争。褚凤岐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到有的地方在工作中对春耕生产抓得不
够紧,他立即向省委反映,得到时任中共辽吉省委常委郭峰的高度重视,及时得以改进,保
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郭峰于
褚凤岐同志回来的谈话,特提出供你们参考:东北局一再强调春耕期间少开会,少开训练班
,无非为了生产粮食,节约粮食,为了完成今年这一关系严重的生产任务的完成。但从《平
分》十三期上看及褚凤岐同志回来谈你们分工及会上讨论情形,似乎感到对春耕抓得还不够
紧(最近对抢种下的力量及收获当不能忽视)……如何尽最大努力再种上几十几百垧,甚至
能多种几千上万垧就更好,同时还要估计到因战争可能撂荒一部分……现在离芒种尚有
20天,还可以最后突击一下,望告各县抓紧。为了大家集中力量搞生产、搞支前,省委6月
中旬准备召开的县团干部会,总结土改准备向后推,模范干部会准备于‘七一’开。”
褚凤岐同志深入实际,积极向组织反映真实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为当时土地改革、
坚持根据地建设,迎接东北解放,在为领导决策上提供了可靠依据。
当时东北的形势从1947年上半年之后,越来越向好的方面发展,发动群众越来越深入,根据
地越来越扩大,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当时康平根据地恢复之后,整个形势越来越好,一地
委恢复了原来管辖的地区后,工作很快开展起来。
扩大会议,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
的口头指示。陶铸讲,对于
中央《老区半老区土改和整党的指示》两篇文章,要抓紧认真学习,将这两大文件中的方针
、政策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前错了的和与两大文件精神不符合的,要坚决纠正。东北局
认为东北地区的土地改革,在土地会议后,发动贫雇农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有成绩和收获,
地主和旧富农打得差不多了,取消了他们剥削的手段。但也有一些错误,而且是原则性的错
误,即打击面过宽,侵犯了中农的利益……新区要停止扫荡。东北局对扫荡持否定态度。
土改仍要放手搞,但要有领导地放手,不能做群众的尾巴。新区农会要吸收中农参加。另外
组织贫雇农小组[ZW(]刘瑞森:《辽北土改纪实》,《辽宁党史资料》(第4辑),第173页。
[ZW)]。
会后,各县都认真执行了陶铸的重要指示……经过自上而下的工作,各地凡被错划为富农
的中农,都陆续订正了阶级成分。他们被侵犯的利益,也尽量给予原物和原价补偿;不能原
价
补偿的就从多方面设法给予补偿……各地经过这段认真补偿中农工作,缩小了土改的打击面
……以后在负担战勤、生产互助、春荒借粮等方面,一经发生了侵犯中农的偏向,各县都
能给予纠正。
在补偿被侵犯的中农同时,对有些城镇私营工商业被侵犯的,也进行了纠正;对地主中的大
、中、小,都给予区别对待。尽量使富农和地主,也分到一些农具和牲口。在斗争中,乱把
地主打死的情况,大大减少了。
土地改革告一段落后,摆在全区人民面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不失时机地投入春耕生产,开展
全民生产运动,把地种上,防止撂荒。当时,土改破坏了旧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还未
建立起来,土改后第一年进行生产,在贫雇农中农、富农、地主中间,都有很多思想顾虑。
为
此,地委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生产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定和措施,稳定了各
阶层的情绪,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一地委的土地改革,从总体上看,在辽吉省委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消灭了封建的
土地剥削制度,满足了贫雇农世世代代要求土地的愿望。在农村中,建立了贫雇农与中农在
政治上的优势,为发展农业生产力打下了巩固的基础。在土改后的第一年,能够克服许多困
难,不误季节地把绝大部分土地种上,很少撂荒,取得了生产上的胜利。同时,农民踊跃参
军,不断以大批兵员补充部队,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支援辽沈战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过东北我军1947年秋冬季攻势,辽吉行政区的绝大部分辖区获得解放,省委机关由白城子
迁往郑家屯。省委于1948年1月决定,在白城子设立辽吉省委后方工作委员会,同时撤销在
郑家屯的前方工作委员会。
为改变因战争需要而建立的跨省区域,
〖BF〗,陶铸任省委书记,将原辽吉省委所辖白城子地区10个县(旗)委划归嫩江省委领导
,原辽
吉省委所属的26个县(市旗)委和原辽宁省委所属的7个县委划归辽北省委领导,此时省委
〖BFQ〗下辖5个地委、33个县(旗、市)委。
褚凤岐于1947年12月任辽吉省委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由秘书长郭峰兼任。褚凤歧于19
48年7月任辽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1月,被增补为省委委员。
1948年7月辽吉省委改为中共辽北省委后,9月增设青年工作委员会和省直机关党委以及辽北
省广播电台。褚凤岐于1948年9月先后兼任省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书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中国普遍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定”,迅速开展全省建团
工作,中共辽北省委决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北省筹备委员会,赵石、褚凤岐、张维国等19人组成筹备委员会,
赵石兼任筹委会主任,褚凤岐、张维国为副主任。
褚凤岐在兼任省青工委领导工作期间,对青年工作十分重视,他认为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
,要培养青年干部,充分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时青年工作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他
非常重视锻炼培养干部,工作开展得很活跃,当时在全国也很有影响[ZW(]《林声回忆褚
凤岐》,
1949年1月筹备召开辽北省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褚凤岐在会上作了报告,自己召开座谈会
,调查研究,分析当时辽北青年工作的形势,中央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重要意义,
当时对建团工作的要求,讲得非常明确深刻,自己动手准备提纲,所以讲得非常精彩[ZW
(]《林声回忆褚凤岐》,
次会议开拓了辽北建团新局面。为了适应
建团工作新形势,准备大批青年干部,省委决定建立省团校。褚凤岐决定在辽北学院设了一
个青干班,抽调一些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干部,进行短期培训。这就是辽西省团校的第一期。
褚凤岐对青年干部要求严格,给他送的材料,一个字写得不对,他都要严肃指出。他要求青
委的干部多读书,他的观点是,你们还小,你们的工作还在以后呢,所以现在要抓紧读书学
习。褚凤岐是辽北共青团的奠基人[ZW(]《林声回忆褚凤岐》。[ZW)]。
〖LM〗〖JZ〗〖HT4”H〗四、在辽西省委〖HT〗
辽西省委员会,隶属中共中央和东北局领导。辽西省委由郭峰、喻屏等11人组成,任命郭峰
为书记,喻屏为副书记,褚凤岐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1950年4
月任省委宣传部部长。1952年6月兼任中共辽西省委党校校长。1952年10月任省委常委、
省委秘书长,兼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这是辽西省委工作的头等大事。褚凤岐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带领全
省的宣传干部积极宣传全会精神,组织全省党员干部学习领会转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
学习讨论,在市县一级的主要干部中明确了由农村转向城市,依靠工人阶级,发展工业,建
设城市的思想,加强了整体观念,在工作中自觉地安排了工作,制定了新的生产计划。
木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廿八年》一书(1951年,正式出版时书名叫《中国共产党三十年》),
使干部受到一次生动的党史教育,提高了对党的伟大、光荣、正确的认识。
褚凤岐重视干部的学习。辽西省委成立不久,他组织县区干部进行唯物论的学习,一度出
现县区干部学习社会发展史的热潮,使全体干部受到了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的中国境内。
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争。
辽西地处华北、东北连接地带,又是东北解放较晚地区,世界形势的突变,必然会引起大
的震动。朝鲜战争刚一爆发,省委书记郭峰就指出:要切实注意,目前辽西的政治情况和各
阶层的动态,要用新观点来看当前形势。每当一有重要政治事件发生,均将影响到各方面。
特别是朝鲜战争的发生,这个重大事件,这种形势引起的一切变化,我们要敏感,不要麻痹
。由于辽西地理位置之重要,但解放较晚、工作基础较差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干部群众中进
行时事教育,指示省委宣传部下发开展反对美帝侵略台湾、朝鲜运动的指示〖ZW(〗中共辽
宁
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永远的怀念——郭峰传》,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94页。[Z
W)]。
褚凤岐根据省委和郭峰的指示,以省委宣传部的名义下发了开展反对美帝侵略台湾、朝鲜
运动的指示。指示要求要教育全省人民彻底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亚洲人民的罪恶;彻
底了解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是可以战胜的;使群众明确唇亡齿寒,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应
尽
的国际主义义务。指示分析了干部、群众中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和对美帝的恐惧心理,做出
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和提出了应对的意见。
帝
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开展广泛深入的时事政治宣传与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以澄
清干部群众的模糊认识,提高反对美帝侵略朝鲜,中朝人民必胜的信心。由于宣传工作做得
充分和各项工作的得力,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很好地完成了辽西省的
参军参战、支前任务的完成。
褚凤岐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在实践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
认为宣传工作是“党的喉舌和耳目”、“宣传工作要跟党的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省委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全党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的战略部署,把经济建设摆在了一切工作的首位。根据辽西特产多、海产多、水患多、风沙
多等特点,确定了“组织起来、改良技术、克服灾害、防治水患、扩大生产、发展副业”的
方针。褚凤岐负责宣传工作,也十分重视中心工作。他紧跟省委的工作部署,坚持宣传工作
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组织宣传群众,不断探索宣传工作如何推动
党的决定指示的深入贯彻落实和在完成中心任务中实现宣传工作的目的。
1951年辽西省遭遇多年不遇的严重春旱。为了及时播种,夺取丰收,褚凤岐积极组织机关干
部,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深入农村村屯,动员农民行动起来,浇水种地。他组织省委
宣
传部的干部大部分都下到农村,组织农民浇地抢种,鼓励群众自力更生战胜灾害。由于全省
上下一心,男女老少齐上阵,终于按时完成春耕播种任务。这一年祸不单行,青苗未出又发
生虫灾,夏季七八月又连下大雨,遭遇严重水灾。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人民战胜虫灾后又
抗洪抢险,同时动员城市捐款捐物,接济灾民。褚凤岐按照省委要求,认真组织抗灾救灾,
组织干部深入灾区,宣传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和信心,组织生产自救,使灾情降到最低限度
。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1951年农业在大灾之年夺取了好收成。后来有些基层政府和群
众还怀着喜悦的心情给省政府写信报告丰收的喜讯。
褚凤岐十分重视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他在任辽西省委党校校长期间,
经常主持召开校领导核心小组会议,讨论研究党校的
教育管理和发展建设工作。党校在褚凤岐的直接领导组织下,于1952年10月,重新组建组教
科,科下设组织、教育两个股,并同时恢复了学员班设专职班主任的建制。到1953年,组织
机构已基本稳定,干部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和提高。到1954年9月,党校共举办长短各种培
训班次32期、培训干部6688人,为解放初期辽西省的各级党组织培养了大批人才。
〖JZ〗〖HT4”H〗五、主抓辽宁农业战线工作〖HT〗
的决定》。其中决定撤销辽东、辽西建制,合并成立辽宁省。1954年8月褚凤岐任辽宁省委
农村工作部部长;1956年12月任省委常委、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
从1954年春开始,辽宁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迈入新的阶段,即由以发展互助组为主,转向大
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因为,1953年12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
议》,明确了兴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目标和方针政策;同时,由于1953年冬以来在农村中进
行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几年来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功,合作社在生产上所显
示的优越性,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合作社是发展生产走向富裕的主要途径,因此,得到多数农
民的积极拥护。根据这种形势,褚凤岐在省委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的方针,把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中心内
容,采取自下而上摸底,反复修订了发展规划;在多数地区结束了领导试办的阶段,转入了
群众性大发展。这样的措施满足了当时农民群众入社的热情和要求,使全省农业合作化运动
有了空前的发展。
村工作处处长李军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发展互助合作的成功经验,肯定了半社会主义性质
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发展互助合作的主要环节。会议认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发
展的大体步骤将是:第一步1957年前后基本上完成初级合作化,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再陆续
转入高级合作化;第二步约在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发展起来的工业装备农业,实现大
规模的农业机械化。这种情况表明党领导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是正确的,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基
本上是健康的。
褚凤岐对合作化的态度是积极的,对指导运动的思路是清晰的。他认为按中央规划的目标是
可以实现的。在会上各省与会人员都有发言。褚凤岐在会上作了发言,他说1955年农业合作
化是关键的一年,县试办是关键,区试办也是关键,村试办还是关键,1955年由试办到发展
又
是关键一年,年年是关键。结果他的发言在会上引起轰动、引起共鸣,受到参加会议同志的
称赞〖ZW(〗《李军访谈录》,2008年11月,存辽宁省政府办公厅政府志办公室。[ZW)]。
1955年春,辽宁省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主题是巩固提高老社,积极发展新社,促进农业生
产更大发展。褚凤岐亲自主持了会议,会上他作的报告也是他自己写的。
褚凤岐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掌握政策比较稳健,对工作部署比较妥善,各方面工作
的要求做得很细。全省运动的发展是符合中央精神的,也符合辽宁的实际,所以工作效果还
是明显的。但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部分
社工作粗糙;有的地方盲目追求入社农户的百分数,违背了合作化运动中的自愿原则;有些
地方对合作化方针宣传不当,使许多农民感到“大势所趋,不入不行”,勉强地入了社。19
合作化运动,应基本上转入控制发展,着重巩固的阶段。”凡是基本上完成或是超过了原定
农业生产合作社计划的地方,应该停止发展,全力转向巩固。根据中央通知精神和运动中存
在的问题,省委于
巩固已有社的工作。
但是,省委的这个决定未能坚持下去。1955年夏季中央领导人在关于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
上的争论,严重地影响到辽宁的农业合作化的进程。7月,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发表,严厉批评中央农村工作部领导人右倾,是小脚女人。省委和褚凤岐都检讨批判了
〖BF〗“和当前农业合作化运动相抵触”的右倾思想。好在在此之前辽宁省的农业合作化运
动是积
极发展的,在1955年春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数量已接近了中央提出的到1957年应发展的指
〖BFQ〗标,也未发生过像浙江“砍社”的事情。褚凤岐等无可奈何的检讨也安然过关。
褚凤岐政治上成熟,头脑清醒,才思敏捷,实事求是,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对合作化、大
跃
进的问题上不盲从,对一些严重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能够有所抵制。他认为农业实行社会主
义改造,发展农业合作化,是中央的部署,必须坚决执行,但在具体实施当中,必须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这是从农村实际、从农民切身利益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褚凤
岐目睹了当时农村发生的一切,心情是沉重的。他认为,对合作化问题一定采取慎重的态度
,既要积极领导,又要稳步推进。他在
血地指出了合作化运动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他说:“合作化运动中存在
的缺点和错误是相当严重的。部分地区由于原订计划偏高,建社工作粗糙,在工作中未能坚
持贯彻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甚至严重地违犯了自愿互利原则,发生强迫命令和政策
混乱的错误现象。并有相当数量的落后社,还有减产和垮台的可能……有的地方发生宰杀
牲畜、滥伐树木等现象……根据上述情况,凡发展过快和存在政策偏差较大的地区要停止发
展,对坚持退社要求的社员,应允许退社……”
他说:“作为省委指导农村工作的助手机关——省委农村工作部和我个人,对工作中的缺点
和错
误是应该负有很大责任的。我们在农业合作化以后,对农村中所发生的复杂变化情况,缺乏
及时深入的调查研究,未能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帮助省委全面地安排农村工作和领导生产
问题,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在指导思想上,有很大的片面性,开始着重批判和克服右倾保
守思想是对的,但由于本身也存在某种程度的盲目性和急躁情绪,所以对后来日益滋长的急
躁冒进情绪就缺乏敏感和及时防止克服不够。工作中注意经济活动较多,对思想政治工作注
意较差,对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偏向(如忽略
思想政治工作、滋长强迫命令现象等)及时提
出克服不够……我们深感缺乏领导集体经济的经验与知识。”
他还强调,“在分配问题上,有一种情况必须引起很大的注意。这就是由于合作化领导的某
些缺点,形成社员的劳动收入有很大不合理的不平衡,甚至相差悬殊现象。如沈阳高坎农业
社,最高达到1000分(年工分制),最低的还不到700分。据了解,许多合作社都有类似的
情况。”
这个发言充分反映了合作化的真实情况,表达了他对合作化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说明在
当时那样的大环境下,能够从自我批评的角度道出了农业合作化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难能可贵的。
1956年12月褚凤岐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分管农业。他十分重视
农
业,关心农业,更是十分热心于农业。他认为工业比重大的省份更要重视发展农业,始终主
张要把农业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优先发展农业。为推动全省农业的发展,省委于1958年1
月27日专门召开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由他作工作报告。他在阐述农业地位
时指出:农业生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
方面,农业是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我国人口众多,并且增加很快,目前人民生活比解放前
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生活水平仍然不高;而每年还要增加一千三百万以上的人口;为进一步
提高人民生活,迫切要求农业的巨大发展。一方面,农业是轻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市场,又是
出口物资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农业生产在支援工业建设上起着巨大的作用,而
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他说:“我省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又是许
多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不仅生产大量的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而且还盛产水果、蚕丝
、水产等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我们必须遵照中央指示的正确方针,努力促使我省的农业生
产不断发展,在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里,起到我们应起的积极作用。”
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必须要搞好副业生产;这样既确保了副食供应,又能不断增加农
民收入,这是褚凤岐任副省长分管农业期间一再强调的问题。他主张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
全面发展。他认为,不论从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需要来说,还是从解决我省工矿城市
人口的需要来说,或是从提高全省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来说
,都迫切需要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再次提出农业发展问题,着重谈到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问题。他强调:“我省有着较好的
自然
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省全境处于亚温带,气候温和,雨量较丰,适宜于许多农作物的
生
长和种植。广大山区的资源更加丰富,生产潜力很大,可以广泛发展多种经营。河流多,海
岸线长
,可以大力发展水田和旱田灌溉及水产事业。我省农业生产内涵极为丰富,除粮食作物外,
又适宜于棉花、果树、柞蚕、药材的生产,而且都已有较长的经营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虽然
我省地区的差异性很大,但是只要能够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分别研究出不同的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就可以使农业生产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在分析省情之后,指出了当
前存在的问题。他说,“过去一段由于普遍发生过偏重于农业生产的领导,而忽视副业生产
的偏向,农林副业生产有普遍下降的趋势。据典型调查材料说明,如果不迅速改变这种情况
,则今年的副业生产较之往年有可能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历年来,我省农村的副业生产均占
农民总收入的30%左右,如果减少三分之一即减少农民收入的10%,这是一个很难补偿的损失
。因此,积极发展副业生产,对全面增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谈到如何发展副业生产时,他提出:“发展副业生产,当前要考虑注意解决三个方面的关
系问题:一是正确处理农业生产和副业生产的关系,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各地
应根据对农、副业兼顾的原则,全面规划生产,合理支配劳动;二是正确解决集体经营和家
庭个人经营的关系,合理安排,应该以更多的力量去组织和帮助家庭的副业生产;三是注意
解决好副业生产的产销之间的平衡,防止和克服盲目性,同时要十分注意增加农民的实际收
入。”此外,他还强调,郊区原则上大力发展蔬菜;开发海洋经济,向海洋索取财富;发展
山区林业,扩大经济作物,搞好淡水养殖等。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对当时促进农业生产的全
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褚凤岐分管农业以来,时刻把加强农业发展挂在心上,十分重视如何实现辽宁粮食、猪肉、
蔬菜三自给的奋斗目标。他认为,工业比重大的省份也应该提高粮食自给能力,以减少国家
的负担。在1958年3月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对“三自给”问题作了深刻分析。他说:
“我省农业发展与工业生产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很大不相适应。1952年我省城市人口403万
,到1957年增加到843万,5年增长1倍还多。而在农业生产方面,粮食产量1957年比1952
年仅增长20%,生猪仅增长13%,蔬菜播种面积五年来增长86%,农业生产显然是落后了。这
样就使得本来就供不应求的局面更加紧张,逆差越来越大……”他主张,必须把实现粮食自
给问题提到议程上来。对“三自给”问题省委高度重视,作为一项决议确定下来。之后不久
,当年的5月召开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作为八大代表,褚凤岐又在全国党代会上作了书面发
言,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他在发言中说:“近年来,我省每年都需要国家供应128万吨左
右的粮食,从兄弟省份调进2万吨左右的猪肉和8万吨左右蔬菜,只能勉强生活。这样做,不
仅给国家增加很多负担和造成很大损失,而且也影响对消费者的正常供应,影响工农联盟的
巩固,影响工业的高速度地发展,使我们许多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我们算了几笔账:国
家每年从外地向我省调进的粮食、猪肉、蔬菜,共需要占用5万多个火车皮;国家经营这些
物资,每年要亏损2000万元以上;如果将国家供给我省的120万吨粮食和2万吨猪肉用来出口
,可以换回100多万吨钢材。由于大量的粮食是从外地调入的,我省人民在粮食品种上就常
常因外省的丰歉而转移。吉林、龙江丰收了,就要吃些杂粮;华北各省丰收了,就要吃些面
;南方各省丰收了,就要多吃些籼米。我们的粮食部门只有一句口号:‘有啥吃啥’。消费
者对粮食品种常常没有选择的余地,是有很大意见的。所以不论是从减轻国家负担、支援工
业发展,或是从改善人民生活着想,争取尽快地做到‘三自给’,已成为我省农业生产战线
上的急切的现实任务。”
后来,“三自给”作为全省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实施。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
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的农业生产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在逐步实现了“
三自给”奋斗目标的同时,自给的能力和水平也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尽管“三自给”有个
不断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但当时褚凤岐高屋建瓴,远见卓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能够提
出自给问题,在思想认识上应该说是比较超前的。
褚凤岐十分关注山区经济发展。他认为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山区经济全面繁荣,是农村脱贫
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主张积极建设山区、开发山区,使贫困山区在最短期内赶上富裕山
区,使富裕山区更加富裕。经过解放后几年的深入基层、深入山区,对山区有了进一步了解
之后,
他在会上作了关于山区生产建设的报告。他指出:“我省的特点是多山多水,全省土地面积
有百分之六十是山区,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各地山区生产发展还不平衡,
有些山区人民生活还不太富裕,对山区生产发展的方针也不够明确。”他说:“这次会议应
作为一个开端,把山区工作很好地推进一步,大力发展生产,全面繁荣山区经济,改善山区
人民生活,更有力地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建设。”
这次会议开5天,讨论非常充分,与会同志提出很多宝贵意见,褚凤岐吸收大家的意见、建
议
,作了很好的归纳,对今后发展山区的方针和办法措施提出了明确意见,为今后全省的山区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世纪的今天,在辽宁水利工程中有三个亮丽的风景线:前两个是位于辽宁省水库之首
的大伙房水库和清河水库,其次就是八一灌区。这都是当年在褚凤岐担任副省长期间诞生的
。虽然不都是他的主意,但他积极领导筹划和精心组织了这三项工程的建设。这三大工程到
现在还在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展现着它们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褚凤岐认为,水土保持是山区建设的生命线。一是要兴修水利,二是要植树造林。他在1958
年
业减产的原因,不能完全归之于自然灾害,除了天时不利的原因外,还有若干人为的因素
……例如农田水利建设一般地未能很好地开展起来,农田基本建设的各项计划也多数没有完
成。因此,他强调要掀起一个兴修水利的高潮,积极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他说:“水利是
农业生产的命脉,要实现农业增产,就必须突出地抓好水利建设。我省的河流和水量虽然很
多,但目前利用的却很少,并因为雨量的分布不均,水灾和旱灾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威
胁。我们必须本着兴利除害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农田灌溉,积极做好防洪除涝,下定决心
,苦战10年,从根本上解除旱灾和洪水、内涝等灾害的威胁。”
基于以上认识,褚凤岐更加坚定了对水利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当时大伙房水库正在进行工程
续建,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程十分重视。作为分管的副省长,褚凤岐经常过问工程的进展
并多次深入现场了解工作情况。大伙房水库是东北地区最早冬季施工的大型水库,先后
进行两次冬季施工,两次冬季施工均采用固定式暖棚。具体施工主要由大伙房水库工程局负
责,他们的工作经常得到褚凤岐等省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都得到了及
时
的研究和解决。大伙房水库主体工程于1958年8月竣工。水库位于抚顺县章党乡大伙房村,
控制流域面积5437平方公里,占浑河流域面积的〖BF〗47.4%,总库容21.87〖BFQ〗亿立方
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辽宁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它标志着辽宁的水利建设进入了一个对
江河进行规模整治
和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新阶段,并为后来的水库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朱德在1959年
视察大伙房水库时即兴题词:“大伙房建成水库,源自长白山流出。抚顺工矿区人民,
子孙万代享幸福。”
〖ZW(〗王树人:《辽宁大地上老一辈革命家题词题诗知多少(二)》,《共产党员》,2014
年第3期上,第54页。〖ZW)〗
清河水库是褚凤岐任副省长期间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清河水库位于辽宁东北区辽河—
鸭绿江水系,于
亩。最大库容9[BF].[BFQ]
71亿立方米,是辽宁省防洪、灌溉、养鱼、旅游等方面综合利用的第二大水
库。清河水库维持火力发电场,灌溉辽北的田地,现已扩展到辽西地区。盘锦的“绿色大米
”就是她哺育的。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辽宁于60年代和70年代又相继建
成了一批大型水库工程,加上新中国成立以前东北沦陷时期留下的闹德海水库,到1990年,
辽宁省内共建成的大型水库25座,总库容274亿立方米。这些水利工程不仅有效地保证了辽
[BF]宁中部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用水,而且在防洪中发挥了巨大的削峰、错峰作用,
取得
了十分显著的抗洪减灾效益,从而形成功能一体化,发挥巨大乘数效应。这一调度体系就像
[BFQ]一条无形的“都江堰”,牢牢执掌着辽宁中部经济区的命脉,并体现了工程水利的升
华,成
为全国资源水利的发端之举。这中间凝聚着辽宁省老一代领导者的心血,其中也凝结着褚凤
岐积极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辽宁最大的农田水利灌区——“浑沙灌区”,也是褚凤岐担任副省长期间决定兴建的一个大
的
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原来称“浑沙灌区”,因为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包修,为纪念
解放军的支援,后来改为“八一总灌区”。“八一总灌区”南北长
渠首位于沈阳苏家屯区浑河拦河闸左侧(右侧为浑蒲灌区渠首),
兴建,
将等部队首长,副省长褚凤岐、副市长陈鹤轩,沈阳、辽阳县、部队官兵及各界群众到会。
褚凤岐代表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宣布浑沙灌区总干渠命名为“浑沙八一总灌渠”。
1960年后,对这项工程进行了全面配套,到1985年大部分桥涵建成为永久性工程,1990年“
八一总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7[BF].[BFQ]2万亩。
褚凤岐主张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的推广。1959年6月,省里要研究出台农
机政策。事先定好了要下去组织调研,身患肝病的他带上药坚持在乡下工作近1个月时间,
先
后到铁岭县大凡河公社和盖县太阳升公社调查农机情
况,深入到基层队、组,找农民谈话,
征求意见,先后召开十几次座谈会,走访百余人,了解情况,探讨问题,心中有了数。
由于情况明、决心大,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明确提出了农机购置、管理、使用、维修
、收费以及工人工资等一套措施办法,经过会议认真讨论审定后以文件形式下发试行,当时
对发展农业机械化起到了规范和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主持建立的措施办法,直到“文化大革
命”时期还
在全省农村坚持使用。全省每个公社都建立了农机站,负责大面积农田的秋翻土地作业,年
年周而复始,井然有序,为连年确保土地墒情发挥优势作用。
褚凤岐重视引进日本手扶拖拉机技术,积极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与推广。
褚凤岐经常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和沈阳农业学院(今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极为关心农
作物品种改良工作
的进展情况。他的子女们回忆说:“我们家的房前成了爸爸的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田。比如
种植农科院研制的紫色黏苞米、多颗粒大花生……秋收时秤称单株产量,做到心中有数。爸
爸他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上,投入到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
〖JZ〗〖HT4”H〗六、东北局农委〖HT〗
1961年3月,褚凤岐奉命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农村政策和经营
管理方面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从1961年开始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农业战线的调整,中央连
续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十二条)、《农村人民公社工
作条例》(六十条)等调整农村政策的文件,以解决农村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
当时农委的主要精力就是根据东北局领导的指示,积极投入到对农村农业政策、生产关系
、调整政策及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褚凤岐在任东北局农委副主任期间,曾经到辽宁的3个县、吉林的3个县和黑龙江的4个县
蹲点搞调研,听取农民意见,带着问题找解决办法。如
1961年褚凤岐率人到辽宁凤城县鸡冠山公社3个生产大队调查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
他们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农民交心、交朋友,倾听社员的心里话。他们在调查报
告中明确写出要停办食堂,生产队规模应划小一点,一般二十来户,使农民对自己的生产与
利益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在分配上要实行按劳分配、评工记分,反对平均主义。牧业生产
如
养蚕业,以及山区分散零散户应允许包产到户等。下半年,褚凤岐与吉林省委副书记阮泊生
到吉林省梨树县搞恢复生产、发展生产调查。在调查中群众对过去“五风”对生产的破坏进
行揭发,他们对党能很快领导大家纠正这些错误深信不移。很多社员说:这几年虽然生
产力遭受了严重破坏,但要纠正生产瞎指挥、分配平均主义,农民有了积极性,生产很快就
会恢复的。褚凤岐一行把听到、看到的都认真记录,悉心研究,提出了恢复生产的意见。
1961年东北局书记处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三省工作会议,把三省调查情况和解决的意见进
行研讨和总结向党中央作了汇报,为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查提供了材料〖ZW(〗李桂
实:《对褚凤岐同志的回忆》,
。
褚凤岐工作扎实,作风深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能帮助解决。
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去基层、农村搞调研。他的务实的作风深受领导和同志们赞赏。他
为了开发辽宁省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在任辽宁省副省长时就经常下基层搞调研。1958
年春,他到营口考察渔业生产情况,营口市委书记邓仲儒陪同,乘坐一条小货轮,边行边看
,边听汇报,他拿着小本子记。回到省里第二天根据他的意见就编发出渔业简报,并指示每
周出2—3期送省领导参阅。他就是这样的风格,非常深入,善于抓住情况〖ZW(〗果敢:《
在褚凤岐同志身边工作的点滴回忆》,2008年11月,存辽宁省政府办公厅政府志办公室。[Z
W)]。
有一次到吉林省公主岭调查,那时大刮浮夸风,“过黄河,跨长江”,粮食没产那么多,
却谎报产量。给社员分东西,比如分一块钱,实际得到的8角钱也没有。他抓住这些材料,
回来后亲自向东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汇报,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些
问题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先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纠正和制止。
他还组织“返乡调查”。那时老百姓不敢说真话,东北局搞干部回家探亲,褚凤岐让干部回
[BF]去找自己的亲戚谈心,了解真实情况,回来后单独向领导汇报,印成小材料。这样领导
就得
到了真实情况,便有决心解决存在的问题。褚凤岐的这一做法,“文化大革命”期间竟被诬
为是东[BFQ]北局宋任穷的“黑干将”,专门搞“黑材料”。
根据中央的部署,东北地区有的地方的社教从1962年冬就已经进行。辽宁省锦县(现为凌海
市)在1963年3月开始了社教。褚凤岐受宋任穷委派到锦县余积公社蹲点。锦县和其他试点
单位在工作中都注意了对群众进行正面教育,特别是对青年进行阶级教育。根据这一经验,
宋任穷以个人名义给毛主席写了报告并获批准转发,毛主席还写了批语:“宋任穷同志所讲
的用村史、家史、社史、厂史的方法教育青年群众这件事,是普遍可行的”。根据中央工作
会议精神,东北地区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从1964年7月开始全面展开。全区农村第一批进行
系统社教的有12个县,另有5个公社、4个大队,城市开展232个单位。各县设立工作团,公
社成立工作队。工作团由省委领导同志任团长,东北局、省、市、县都抽调了大批干部组成
万人工作团。
褚凤岐自始至终参加了社教运动,而且是在下边蹲点时间较长。先是于1963年初到辽宁的锦
县余积公社蹲点,带上6—7个人,主要调查研究社教有关政策方面的问题。他亲自召开座谈
会,找干部谈话,与农民促膝谈心,直接听取意见。后来又到金县(今大连金洲区)的三十里
堡,一蹲就是9
个月。这些点都是宋任穷挂帅,也就是宋任穷的点。褚凤岐实际上是在宋任穷直接领导下参
加社教蹲点的。他蹲点调查研究的情况和意见都能直接及时向宋任穷汇报。锦县余积的经验
,帮助干部洗澡下楼就是褚凤岐在蹲点中经过调查研究帮助总结出来的。
1964年,褚凤岐在金县三十里堡蹲点期间,他和辽宁省委工作团一起抓了一个可以教育好的
子女的典型,当时反响挺大,得到领导认同和推广。此人叫孙云杰,是金县亮甲店公社葛麻
大队一个富农的女儿。孙云杰是大连机车厂子弟小学的教师,1962年她响应号召回乡参加农
业生产。她思想进步,劳动积极,表现很好,要求入党。大队党支部和工作队想发展她入党
,又有些拿不准。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金县工作团团长王良和褚凤岐征询宋任穷的意见。
宋任穷考虑到这样做符合当时中央关于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对剥削阶级
家庭出身的子女要给出路等政策精神,当即表示同意。不久孙云杰被批准入党。运动结束后
,她被调到县里任团县委副书记。这件事当时国内有的报纸作了报道,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后来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国有的青年也来信询问。现在看来,这件事做得还是对的。
东北地区第二批社教运动从1965年7月陆续开始。农村开展30个县、7个城市郊区,另90个公
社,派出工作队21万多人。这次开展的单位,多为重点产粮区、“小三线”地区和边海防县
。城市开展1950多个单位,很多是大型骨干企业,同国防、战备有关的或准备内迁的企业以
及问题较多的较大单位。
东北地区第二批农村社教运动于1966年五六月间结束。第三批运动原定开展29个县,工作队
于五六月陆续进点。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各地的四清运动很难进行,不久工
作队先后撤出。
在社教运动中,褚凤岐都是按照宋任穷的安排,跟随宋任穷参加了调研蹲点,抓了一
些典型,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领导决策起到了参谋助手作用。
〖JZ〗〖HT4”H〗七、严于律己,清正廉洁〖HT〗
褚凤岐廉洁奉公,作风正派,联系群众,严于律己,从不搞特殊化,工作中勤于动脑、勤于
动手。褚凤岐作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多年来能够坚持自己动手写材料是非常可贵的。领导
自己动
手写材料,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历来倡导的工作作风和要求。褚凤岐无论是在省里还
是后来到东北局工作,都能坚持这样做。有不少熟悉他的同志都说,当他的秘书不用写材料
,他用秘书主要是了解情况,掌握信息,督促落实。他的调查报告、工作总结、会议讲话都
坚
持自己动手写,从遣词用句、谋篇布局显示出他的大局观和深厚的文字素养和功底,报告、
讲话稿生动朴实,风格严谨,写法简洁,通俗可信,不落俗套[ZW(]《高起云访谈录》,存
辽宁省政府
办公厅政府志办公室。[ZW)]。笔者在查阅褚凤岐历史档案时,看到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讲
话原稿都是他自己起草的,即便是形成的正式文件,原稿也大都是他的手迹。原东北局农委
干部何士衡谈到褚凤岐时深有感触地说:“对这位领导,我从心里尊重、佩服。好多事情他
都是自己动手,给他当秘书就比较省劲了。他下乡的时候较多,秘书只是在生活上帮助照顾
一下,写材料的事都是他自己亲自动手。他也有那个本事,说也行,写也行,那时农委的干
部都很佩服他。他写文章的草稿都非常清楚,有时他写,让下边干部抄,抄完的字还没有他
草稿写得好呢!”
褚凤岐爱学习、爱读书、爱思考,许多报告、文章他都
亲自起草。一次到盘锦调查国营农场的情况,他白天与基层干部座谈,收集情况,听取意见
,晚上就带我们几个随员进行研究讨论。经过一周的时间,他边思考,边动笔,一气呵成,
写出一份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见地的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在当时省委的理论刊
物上发表,对指导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ZW(]果敢:《在褚凤岐同志身边工作的点滴回
忆》。[ZW)]
褚凤岐在担任副省长和东北局
农委副主任期间,下基层的时间较多,他很少住宾馆和招待所,到乡下坚持住在农民家,和
农民交朋友,了解真实情况。他下乡搞调查,要求自己很严格,他告诉秘书,到基层除规定
的之外,多一点咱也不能要。有一次在黑龙江喀山搞调查,晚上住在一个农民家里,屋里是
南北大炕,住了好几口人,被褥油渍麻花的,好像好几年没洗过。秘书要找生产队换一下,
褚凤岐连忙阻止说不用换,农民挺苦的,别换了,少给人家添麻烦。
在金县三十里堡蹲点时住在公社办公室,后来住在老百姓家,天冷,炕也凉,他都能坚持,
从来不要求照顾。
一次褚凤岐到齐齐哈尔,事前未通知市里接站。天很冷,他和秘书想从车站贵宾室通
过。到贵宾室门口时一个女同志出来说:“不能随便进。”秘书说他是领导,她问哪一级的
?
秘书说:“八级。”她说:“八级不行,这得十三级以上的才能进。”实际她没弄明白八级
比十
三级大。褚凤岐笑了,对秘书说:“走吧,不从这里走了。”就这样和旅客一样绕道走车站
出入口
。类似在这样场合他从来不摆架子
[ZW(]《高起云访谈录》,存辽宁省政府办公厅政府志办公室。[ZW)]。
他经常下乡到基层,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往家带农副产品。就是住在乡下也不随便买东西
吃,非常注意影响。1963年在锦县余积蹲点,有一天,吃完晚饭,他同随员高
起云在街上碰见卖香瓜的,他对高说:“咱们也不自在啊,秋天正好香瓜熟了,你看这瓜多
好,味多香!但咱就是不能买啊!”
他多少年来一直对自己要求很严。大概是1956年,在铁岭山头堡乡搞调查,那时他
是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因开会没和前往调查的人一起走,第二天他从沈阳自己乘火车
就直接来到山头堡乡。大家都很感动,说领导不麻
烦别人,出门从来不摆谱。[ZW(]《高起云访谈录》,存辽宁省政府办公厅政府志办公室。
[ZW)]
褚凤岐爱人康健有病,他自己身体也不好。但每次康健看病他都用手推车推着老伴去医院,
从来不坐公家给他配的汽车。有的机关干部说:他身体不好,求个人也行,雇个人也行,
可他就是不肯求人,不肯乘公车,坚持自己送。
褚凤岐处处以革命工作为重,讲党性、讲政治、顾大局。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组织决定
褚凤岐参加东进干部团转战东北,当时他任组长。时间紧、任务重,他顾不上家属和孩子,
只想能尽快到达东北。那时大孩子褚达明刚两岁,二儿子效明还没出生。为了尽快到达东北
,他顾不上带家属和孩子。他爱人康健1946年3月带着大儿子达明随着东进支队绕道内蒙古
,一路辗转,历时6个月到达东北。当时第二个孩子效明刚出生不久,只好交给姥姥
抚养,组织
上分配给姥姥一只奶羊挤奶供孩子用,第二个孩子就是趴在奶羊的身边吸吮羊奶长大的(直
到解放后才由姥姥带到锦州与父母亲团聚)。康健到东北后被分配到辽吉军区卫生部工作,
直到1947年8月通过组织找到褚凤岐,一家人才得以团聚[ZW(]褚达明:《我的点滴回忆
》,
褚凤岐膝下三儿一女,他疼爱孩子们,但对他们要求又非常严格。他常以一个普通家长的身
份抽出时间参加学校的家长会,每次要问老师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孩子在这里搞特殊化不
?”要求老师严加管教。虽然他工作很忙,但也抽时间
参加家长会和老师沟通。他的长子褚达明回忆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时说
:“我记
得,我们兄妹几个小时候从来没穿过皮鞋,衣领、袖子、裤子都是打补丁的,都是小的捡大
的穿,背心坏了剪短接上,冬天穿大头鞋。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教育我们不许搞特殊化
。那时我们住校,周末回家也没有生活改善,困难时期也照样吃黑面馒头,高干待遇我们享
受不到。当时在实验中学住宿,不许随便回家,在学校吃不饱,二弟和小妹腿脚都浮肿了。
有的同学往学校带吃的,我家不让带,住校每天喝稀粥,喝完就得上厕所。我父亲对我们说
,‘那算什么,我在陕北喝的比你们还稀呢!不要诉苦,受锻炼对你们有好处!’”
大儿子褚达明从小喜欢踢足球,有一年匈牙利国家队来沈阳打比赛,褚凤岐有两张票,不让
儿子坐他的车,让他骑自行车从北陵到市内体育场去看球。逢年过节发的节目票,领导的票
靠前排的,他如果不去,宁可让票废掉也不让孩子去,碰上有多余的座位偏后一点的票才能
让
他们去。他的车从来不让子女单独乘坐,孩子上下学,住校往返回家没用过他的车,不允许
子女享受他的待遇。女儿褚玲回忆她上小学时摔伤了双腿,不能行走,上医院打针、换药,
都是妈妈背着去。
二儿子褚效明回忆说:“三年困难时期,他对我们讲,当年刘少奇的枕巾坏了,从中间剪开
再缝上继续用,不扔掉,你们都要学会艰苦朴素。父亲的毛衣坏了,他自己织补,手很巧,
就
连我的毛衣袖子坏了,我父亲也能按照原样织上,看不出来是后补的。父亲说:‘当年在陕
北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人发给一斤生羊毛,我在那时学会了纺毛线、
织毛衣。’”
褚凤岐严格要求自己,更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为了锻炼孩子吃苦耐劳,了解农民,熟悉农民
,他在金县蹲点时还特意安排时间让正在高中读书的大儿子利用暑假期间在农村呆上一个月
,看农村什么样、农民是怎样生活的,补上农民教育这一课。
褚凤岐对家人严格,但对身边生活困难的同志热情相助,困难时期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和稿费
接济别人。
褚凤岐多年带病坚持工作。他的肝病已经有近十年的病史,但很少住院休养,一直坚持工作
。有时病犯了,赶上要开会、要下乡,只好带上药坚持工作。有一次病发作了,疼痛难忍,
赶上要下乡搞调研,还是坚持去了。有一次出差到吉林,住在招待所,他偶感风寒,肝病疼
痛呕吐,秘书急着要告知吉林省委,他说:“别讲,千万别讲,我的病不重,我带着药呢。
”
再三嘱咐秘书不要声张。第二天,吉林省委书记李砥平来看他,他也没提这件事,只是谈工
作。下午谈完工作就回沈阳了,第二天照常上班坚持工作。
他的子女谈到父亲身体时心疼地说:“爸爸患有肝病,已经多年了。但他很少住院休养,一
直坚持上班工作。在我们家里有件父亲穿过的毛衣,由于多年肝病疼痛,父亲常常用手顶着
肝区部位,时间一长毛衣都顶出个窟窿!”
就这样,褚凤岐忍着病痛,多少年来以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始终坚持战斗在工作岗位
上。他曾经被东北局农委机关的同志们评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式的先进工作者。
在“文化大革命”中,褚凤岐惨遭迫害,于
〖FK(W〗〖HT6SS〗回〖FK)〗〖HT〗龙岗革命
公墓举行骨灰安放仪式。时任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后任辽宁省省长王光中致悼词。
褚凤岐是中国共
产党的好党员、好干部。他参加革命几十年,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刻苦学习,勤奋工作,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艰苦朴素,联系群众,坚持原则,敢于斗争,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都为党、为人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褚凤岐在我党的革命历史上留下的光辉的篇章将永远闪烁!褚凤岐,党不会忘记你,人民不
会忘记你,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LM]版权所有: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辽ICP备1401821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邮编:110006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