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景

来源:

陈少景,曾用名陈甲寅、陈绍竞、陈忆闷、陈照堂、陈一村、陈景、李德义、李如柏、

陈伯儒。河南省内乡县(现为西峡县)人。19303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7

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共青团开封一中支部书记,共青团郑州特委书记,中共定远县委

书记,中共六合县委书记,定凤怀县县长,淮南路西城工部长,中共本溪市委副书记,中共

县县委书记,中共旅大市委工业部副部长、部长,中共旅大市委常委、秘书长、候补书记,

旅大市常务副市长,中共大连市委书记。 19901120病逝,终年77岁。

陈少景,1914221日出生于河南省内乡县丹水镇大岭沟。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为

躲避战

乱,陈少景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全家以租地自耕、养蚕抽丝维持生活。其

父亲陈彦卿是陈家唯一读过私塾的人,曾到孙中山创办的郑州师范学校免费读书。陈彦卿毕

业后先在赤眉城教书,在关帝庙区当庶务,后担任内乡县政府督学。他和妻子养育了两男一

女,长子陈少景,乳名甲寅。1921年,7岁的陈少景随母亲回到在西峡口镇教书的父亲身边

。此时家庭生活困难,后来靠父亲薪水积累和母亲的勤俭操劳,置起20亩薄山地放租养蚕。

直到1926年,依靠养蚕和种植鸦片,家庭经济条件才有好转。家里除原有20亩山地外,又置

得近30亩地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陈少景干部档案》31 194539;华中

党校“陈少景鉴定”。。

这年年底,陈少景高小毕业。

1928年秋,陈少景考入南阳省立第五中学,翌年转学到开封省立第一中学。在这里,陈少

景接受进步思想和中共地下党的影响,参加了青年反帝大同盟活动。19303月,他加入了

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并任开封一中团支部书记,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陈少景多次组织学

生在校内外书写、张贴标语和散发传单。当年1219日,他在向国民党士兵宣传我党主张时

,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也因此被学校开除学籍。陈少景在开封兵营关押期间,多次受到严

刑拷打,但他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1931年元旦,陈少

景趁国民党当局忙于全市阅兵、看守松懈之机逃离虎口,及时找到党组织,被分配到共青团

开封市委,任宣传部长和共青团郑州市委特支书记。

陈少景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恐慌。陈少景老家的大恶霸、军阀别廷芳得知陈少景的

活动消息后,严厉斥责陈少景的父亲:“陈彦卿,据说你儿子是共产党,你赶快把他找回来

,否则就杀你的头。你的家财也都要充公!”在此情况下,家里派人到郑州,把陈少景找了

回来,锁在梁山根的外婆家里。有一天,陈彦卿来见儿子,父子开诚布公地交谈。陈少景说

:“国无宁日,家何以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一定要出去!”父亲沉思许久道:

“当年为了改变社会,我也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家里不是还放着参加革命军的帽

子吗?年轻人总不能安贫于命。”开明的父亲最后说:“走就走吧,要走就走远点,不要让

家乡知道你的消息。”《大哥是我领路人——陈少欣回忆录》( 200418),

原件存于大连市金州区史志办。

就这样,1932年,18岁的陈少景从家乡来到了北平,参加了“互济会”和“反日会”的革命

活动。

1932 129 ,陈少景被调到中共北平市东城区工作,他以北平贫民中学高中部学生的

身份为掩护做学生工作。在发动大学和中学罢课、上街宣传抗日游行示威时,遭到国民党当

局搜捕。敌人在他读书的学校搜出一本进步刊物《新地》,他因此同众多的学生一起被捕。

因被捕的学生太多,且审问证据不足,陈少景由其堂叔陈风桐保释出狱。19331月开始,

陈少景分别在东北军骑兵第2师义勇队做团的工作,在东北军第67军教导队任党工委书

记。由于形势变化,后来他到北平贫民中学以读书为掩护开展工作。

19357月,陈少景去上海在中共沪东区委工作。有一天,在接受任务到一个联络点传达

口头情报时,因敌人设下埋伏而被捕。在遭受刑审拷打时,陈少景始终坚持说自己是考大学

走错了路。敌人无可奈何,因无人证物证,最后被保释出狱。在闲居寻找组织时,陈少景经

常到上海某大学旁听。通过向《中国农村》投稿,认识了钱俊瑞和徐雪寒,以及经济学家孙

冶方、石西民等人,经他们介绍参加了我党地下组织新知书店新知书店,由中国农

村经济研究会钱俊儒、薛暮桥、孙冶方和徐雪寒等发起,于1935年秋在上海集资合办的我党

领导下的宣传出版阵地。因时局多变,总部迁往汉口、桂林、重庆等地,在全国各地设立分

店十几个,抗战胜利后迁往上海。194810月,在香港,邵荃麟、胡绳代表党宣告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19493月,三联书店迁往北平。

的工作。1936年春,陈少景在以沈钧儒为首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任组织干事。这年的秋天

,已拥有田地百亩、一院街房家产的父亲患喉疾突然病故,经组织同意,陈少景回老家变卖

土地、商号等财产,为新知书店筹款。他先后为新知书店筹款1500多元现洋,是个人“捐助

”最多的人《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编辑委员会编:《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三

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第412页。

。到1950年,其投资股本、股息红利达5500多元(时币)。三联书店来信请他去认股、领回

股息时,他复信郑重地声明:“这笔款奉献给国家。”中共大连市金州区委党史办

编:《陈少景在金县》,1993年内部出版,第2940页;陈建平回忆录:《难以淡忘的怀念

》。

当时,陈少景还先后引导胞弟陈少淳陈少淳(19181944.KG-*211),中共

党员、烈

士。见中共西峡县党研室编:《中共西峡县历史资料汇编》,中央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

82页。

、胞妹陈少欣陈少欣,女, 192241生。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8

6年离休,原上海橡胶公司大孚橡胶厂技校校长(正处级),现住上海市茅台路5002号。

走出家乡,投身革命。

1937 77 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

关头,陈少景积极投身到火热的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中。他从隐蔽斗争转为正面斗争。从

193711月开始,他分别担任汉口、南阳新知书店经理、副经理,出版马列主义著作、抗日

救国书刊和宣传抗战的小册子。19382月,陈少景任国民党第一战区政训处干事。时任驻

军洛阳的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比较倾向抗日,而且当时国民党在抗日问题上还没

有公开与中国共产党决裂。即使这样,陈少景仍然以隐蔽的斗争方式,在国民党军队中物色

发展中共党员,为我党今后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19389月,陈少景任河南洛阳豫西民先队队长、党团书记。这年的秋天,他任中共洛阳

豫西特委组织部长。此时,陈少景在工作上急需一个联络员。经申请,组织上把正在延安陕

北公学第十八队学习的陈建平陈建平,女,192011月生,中共党员。离休前任辽

宁省商检局副局长,现住大连市沙河口区联德街。调回洛阳。陈建平同陈少景正式

结婚后,担任联络员工作。从此,他们在革命征程上共同生活,并肩战斗。

1939年初,陈少景在大别山区革命根据地任鄂豫边区党委宣传部编审、鄂豫皖边区党委青

委书记。对外他以“安徽省各界抗日总动员委员会”青年干事名义工作。国民党省主席缪磊

兼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总干事是我党的张劲夫。这年的夏、秋季节,国民党顽固派公开反

共,频繁向我解放区发起军事进攻,炮击我安徽省各地新四军,查封抗日群众组织和爱国团

体,到处捕杀爱国进步人士和中共党员及家属。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党决定实行战略转

移,将皖西、大别山、皖中地区革命力量与干部转移到皖东,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3月,我党领导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安徽定远县成立

。这是刘少奇193911月率队从延安到皖东后亲自建立的第一个县政权,它“在华中敌后第

一次树立了新民主政权的旗帜”中共定远县委党史办编:《曲阳烽火》,安徽人民

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5页。。担任县委书记的陈少景,面对日、伪、顽、匪

四面包围的处境,不仅要随时与敌人打仗,还要确保省委机关所在地的安全。他一方面努力

抓好全县基层政权建设,有效发动群众惩治汉奸,镇压反动地主的武装暴乱;另一方面,动

员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实施财政贸易等新法令、政策,使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

不断巩固和完善。不久,由于工作需要,陈少景被调到江苏省仪征县,先后任仪征县巴祠乡

党总支书记、仪征县六区书记和仪征县政府秘书。他带领县工作队深入基层抓试点工作,在

巴祠乡调研和指导工作时,为提高农民的认识,保证减租减息工作的顺利开展,他组织建立

起乡农抗会,壮大民兵组织,打击日伪军,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使巴祠

乡成为全县的模范乡,巴祠乡的工作经验也迅速推广到全县。19416月,陈少景担任江苏

省六合县委书记和县武装总队政委。为适应反“扫荡”、反“蚕食”斗争需要,在陈少景领

导下,以武装总队为基础,全面加强基层武装力量建设,各区建区大队,各乡建模范队,有

效推进了群众性的防奸、防特工作,使六合县的人民真正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好转,抗日根据地不断地扩大。19432月,陈少景被调回安徽,任

定(远)凤(阳)怀(远)县县长,同时兼任定凤怀县参议长、县武装总队队长。刚刚开辟

的根据地,既要动员和发动群众,还要提防国民党的反共阴谋和日军的“扫荡”,处在两

面受敌的困境。根据地经常遭到敌人的偷袭,有一次,县政府和县公安局等领导机关转移到

一个叫靠山集的乡镇,不料被日军发现。日军派出马队实施突袭,包围了县政府驻地。在这

紧急关头,陈少景沉着冷静,机智地带领机关突围。由县大队掩护机关人员轻装撤退,县公

安局组织武装押解一批犯人随同撤走。当日军进镇时,县政府机关已全部安全撤离。

19446月至19453月,陈少景到华中党校参加整风学习运动。在整风中,他联系党内路

线斗争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和革命斗争实践,认真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学习

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自己参加革命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

训;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肃清了长期以来在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

的恶劣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更加坚定了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和为共产主义

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

想基础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陈少景干部档案》31 194539;华中党校“

陈少景鉴定”。

。整风结束后,陈少景被调到中共江苏淮南路西地委任城工部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正当解放区军民沉浸在欢庆抗战胜利的喜悦之中的

时候,蒋介石却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派强大的兵力大举进军东北。对此,中共中央制订

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派

遣彭真、陈云等率领2万干部和10万大军挺进东北。陈少景和妻子陈建平等受华中局党委的

派遣,千里跋涉奔赴东北。

194511月,陈少景一行克服长途劳顿和路途危险,到达东北局机关所在地本溪。陈

少景被任命为东北局民运部工作团团长。第二天,陈少景等人集中听取了东北局书记彭真的

形势报告。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大量精兵被派进东北,已经占领了沈阳、长春等大城市。由

于国民党军队的步步紧逼,我们党被迫放弃东北大城市,准备同国民党军队打游击。而此时

的本溪,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这里掠夺了大量的矿产资源,榨干了劳动人民的血汗,这

个产煤产钢的重工业城市,在我党接收时,经济十分困难,老百姓吃用都很缺乏。为了打

开局面,作为东北局民运部工作团团长的陈少景,不分昼夜地工作。他一面组织矿工恢复生

产,一面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同时向工人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讲革命道理,以提高

他们的阶级觉悟,鼓舞革命斗争热情。不久,东北局从本溪撤到抚顺。陈少景留在本溪,任

中共本溪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组织和领导了全市工人反奸清算、恢复发展生产等项工作

。特别是组织领导的扩大人民武装工作,为解放军增补了兵员,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在

国民党东进抚顺、辽东,逼近本溪之时,东北局机关撤退到了哈尔滨,地方机关则撤退到林

区开展游击战。陈少景夫妇被组织上派往大连工作。

19463月,陈少景由中共辽东省委分配到大连地区工作,受中共大连市委委派到金县(

今金州区)参加县委会议,检查工作。由于当时中共金县县委班子尚不健全,经县委会要求

,由中共大连市委批准, 619,陈少景被任命为中共金县县委书记,公开身分是金县各

界民主联合会主任。当时的金县是一个由苏军管制、我党以不公开身份执政的一个特殊解放

区,党在金县的局面尚未打开,我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由于“岗外”

1945 814 ,中国国民党政府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中还包括

《中苏关于大连之协定》、《中苏关于旅顺口之协定》、《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

。根据条约和协定,苏军占领和控制了旅大地区,并在金县石河驿设置“岗卡”,实施军事

管制。岗卡以南(金县辖区)为苏军“自由港”驻地,此即“岗里”。岗卡以北(金县辖区)

国民党驻地,此即“岗外”。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军队都不得进入“岗里”。但实际上

,苏

方暗地里说中共部队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进入“岗里”,休整部队、治疗伤员、补充弹药、给

养。而国民党军队则不能越雷池一步。

的国民党重兵压境,金县的海上、陆地交通被全面封锁,特别是

苏军进驻旅大时,国民党的特务与敌伪势力混杂一体,勾结地方反动会道门进行破坏活动

,以等待国民党中央军来接收;另一方面,此时处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急需人力

、物力、财力等支援,而金县群众的生活极其困难,百业待兴,任务繁重。陈少景就任县委

书记后,认真贯彻执行中共旅大地委提出的“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发展文化,培养干部”

的方针,特别注重大力培养地方干部。他从指导思想上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实践

中大胆培养、选拔、使用知识分子干部。1946年,县委就开办3350人的工农集训班、14

20人的教师集训班、160余人的青年集训班,在集训班里发展党员101名。1947年,开办3

150人的党员集训班、1100余人的青年干部集训班,在青年干部中发展党员15人。通过

开办工、农、青、妇、教师和社会知识青年等学习班,宣传了我党抗战功绩、建国主张,肃

清了国民党反动宣传余毒和盲目正统观念,从而扩大了我党的影响,争取了一大批先进知识

分子和工农中的先进分子,培养了大批地方干部和骨干力量,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和群团组

织,并在斗争实践中教育锻炼他们,使他们迅速成长为一支生机勃勃的干部队伍。同时也为

解放军和上级机关输送了大批干部。这些干部担任各级党、政、军等重要领导职务,为支援

我军南下、解放全国作出了贡献。

根据中共旅大地委“关于继续进行反奸清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相机解决土地问题”的

方针,19468月,金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在全县开展减租减息、分配大汉奸土地

和为群众申冤的三项决议。为落实会议决议,陈少景、李建东等县委领导率领由240人组成

工作队,深入到亮甲店区各村开展减租减息试点工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发动群众1万多

人,斗争汉奸25人,斗争果实有土地3.KG-*222万亩,房子72间,粮食70万石,时币12

万余元。

通过试点,于10月派出380名干部组成4个工作队,分赴各区全面铺开减租减息工作。通过群

众性运动,全县减租2.KG-*22168万石,退租6994石,退押金356万元,使1.KG-*20

144

万户约5万多农民获益。同时还改选和调整了农会组织,发展会员2万多人,发展党

700多人,农村党支部

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的积极性十分高涨。1948年,在政府“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的号召下

,金县掀起大生产运动。县委在农村组织生产互助组9924个,入组农民

3.KG-*2437万户,开垦荒

3.KG-*24万亩。经过一年苦干,玉米、花生、棉花、水果喜获丰产,粮食产量达到15

万多吨,

金县农业获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在城镇,组织起建筑、机布、织网等各行业的生产

合作社,活跃了城镇经济,改善了群众生活。最终战胜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有力地支援了

全国解放战争。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发展,旅大地区土改条件业已成熟。为贯彻旅大区党委关于实行土地

改革的决定,1947年,陈少景不顾患有鼻喉炎等疾病,亲自带领200多人的县委调研工作组

深入基层,对全县土地占有、阶级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分析,掌握了大量可靠的情况。由于旅

大地区处在苏军管辖的特殊情况,金县在土改中没有搞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对外公开称

“土地调剂”,基本上是按照中央土地法大纲进行的。陈少景带领县委主要领导从1947年便

着手准备,先后用了3年时间进行调研,以保证正确贯彻党中央土改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

19501月,全县开始了“土地调剂”,经过4个月的大量工作,胜利完成任务。全县共没

收地主土地38.KG-*27万亩,没收耕畜0.KG-*24万头,粮食43万多斤,彻底打倒了

剥削阶级,消灭了

封建剥削制度中共大连市金州区委党史办编:《陈少景在金县》,1993年内部出版

,第138页。

。翻身解放的劳动农民,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空前高涨,1950年,金县农业再获丰收,粮食

产量比大丰收的1948年还增产2万吨。全县参军1062人,支前民工29.KG-*26万人次,贡

献支前物

品价值15亿元、现款13亿元。发展党员1400人,提拔干部1000多人,其中中层干部200人。

土改工作结束后,按照党中央、东北局和旅大市委关于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指示,金县从19

514月开始,通过夏、秋季“镇反”,全县共逮捕反革命分子729人,其中恶霸184人,汉

奸特务464人,反动党团骨干和国民党军官29人,反动会道门头子46人,惯匪6人。管制884

人,通报查封322人,转外地处理45人,枪毙81人,共计“镇反”2061人。全县基本上肃清

了反革命分子,同时改造和纯洁了基层政权,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建设了

稳定的社会环境。

陈少景非常重视群众扫盲工作。1949年,在金县32万人口中,1545岁的文盲达8.KG-*

2094

8万人,其中工农文盲占文盲总数的93.KG-*213%。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人民渴望摘掉文

盲的帽子

。陈少景认真贯彻上级精神,非常重视群众扫盲工作。他就县委加强扫盲工作作出批示:“

各区委第一把手要亲自抓好这项工作。”中共大连市金州区委党史办编:《陈少景

在金县》,1993年内部出版,第94页。

全县上下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组织各区民校、夜校和识字班,采取强化群众文化翻身,开

展文化创模、奖模以及校包村、师包屯、学生包人等措施,推动群众性识字、扫盲运动不断

深入。从1949春开始的扫盲运动到1951年结束,全县扫盲毕业7.KG-*2167万人,占文盲

总数的8

8.KG-*253% 1951322,全县1.KG-*28943万名青年脱盲学员联名写信向毛泽

东主席报喜,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和鼓励。

陈少景推动了金县文艺团体的建立和发展。19468月, “二五减租”运动正在进行时,

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陈少景精心筹划成立了金县文艺工作团。在

社会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对文工团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其购置必需物品,既重视文工团干

部职工的政治学习,又关心他们的生活。对文工团排演的剧目,他都提出具体的意见。县文

工团结合各时期的任务,先后排练演出了《兄妹开荒》、《改邪归正》、《生产大互助》、

《李闯王》等剧目。同时全县纷纷组建了区村剧团,有的团竟能排演大型歌剧《白毛女》、

《为谁打天下》和《刘胡兰》等。随着县文工团在政治上、艺术上的日臻成熟,旅大区党委

将其合并到大连关东社教团。陈少景认为金县不能没有专业性的文艺团体,在他的领导下,

194910月成立了金县文艺工作队。它继承了文工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相继排演了《王家

大院》、《复仇》、《胜利年》、《乔连成合作社》等剧目。县文工队配合“土地调剂”和

合作化运动,走村串巷,为农民演出;有时也到大连公演,演出曾轰动东北。中国戏剧家田

汉,作家丁玲、萧三等观后大加赞赏。在宣传和教育群众的同时,也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文艺

骨干,先后向中央、军区和上级输送了一大批人才。随着劳动群众的社会文化地位的不断提

高,陈少景同县委班子研究,决定向富户募集文化款项,动员各阶层贡献财物,建设文化活

动场所,以造福子孙后代。仅一年的时间,全县13个区都建起了文化俱乐部,200多个村都,

建起了文化站,村村都办起民办小学,同时建起了颇具规模的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

,为金县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少景是金县这个特殊解放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任金县县委书记5年(兼任县长2年)

期间,兢兢业业地工作,为金县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郭述申怀念陈少景的悼念诗,是对陈少景光辉一生的真实

写照,其中对他在金县的工作评价道:

〓〓〓〓向应故里始重光,

〓〓〓〓创业艰辛赖有方。

〓〓〓〓率众并肩齐奋起,

〓〓〓〓金州大地换新装郭述申:《不愧一名老党员——怀念陈少景同志》

199012月。载中共大连市金州区委党史办编:《陈少景在金县》,1993年内部出版,第

152页。。

19519月,陈少景离开金县,调中共旅大市委工作,先后担任市委工业部副部

长、部长,市委常委、秘书长,常务副市长,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0余年里,陈少景参与和领导了旅大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为尽快

恢复和发展旅大市的工业生产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他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掌

握第一手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工业管理经验,为旅大地区的经济发展

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使企业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他主持编辑了《关于管理工作制度

汇编》;为了使广大企业干部提高管理水平,他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一书编成

讲义,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轮训;他带领市工业部的工作人员在反复调研基础上,起草了

“工业二十条”;他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工作,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饿了就煮点面条

吃。许多市里领导曾被他这种勤恳、务实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有人说:“少景同志做事就是

认真,画个圈也要补上两笔。”中共大连市金州区委党史办编:《陈少景在金县》

1993年内部出版,第4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工业除仍需开工恢复生产外,其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和提高工业生

产能力

。为促进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营企业的发展,陈少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

部署,对工业经济中长期存在的质量差、成本高、浪费大等主要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工

业生产水平的治理整顿措施。即在挖掘工厂企业内部潜力上下工夫,着眼于加强企业内部管

理和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坚持“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

针,采取保护、扶助的政策,积极引导私营企业。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在资金、

原料、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和照顾,促使其尽快发展。到1952年底,全市私营企业发

展到3523户,比解放初期增加38.KG-*28倍。

旅大在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之后,立即投入到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之中。在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过程中,旅大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全体劳动人民的积极努力和全国各地

的大力支

援,坚持了“积极发展,稳定前进;发掘潜力,重点建设”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

发挥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中型企业;大力发展“多样化”、“满足

KG(*9〗城乡消费”的小型工业产品,带动整个〖KG)〗经济的发展,全面落实党的八大提

出的任务。到1957

年,全市不仅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而且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达

14.KG-*232亿元,完成“一五”计划规定的当年水平的120%,比1952年增长117%,比19

49年增长

5.KG-*27倍,提前一年零四个月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同时,工业部门在“一五”期

间为全国

各地培养输送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等1.KG-*29万多人,还提供了大量的钢材、水泥等物

资和大量

的发电机、机床、起重机等机械,充分发挥了老工业基地的作用,为完成国家“一五”计划

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我们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建设规律和国情的认识不足,“一

五”计划胜利完成后,从中央到地方在成就面前,在迫切要求迅速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

落后

面貌的急切心情下,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党

的八

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1958年工

业“大跃进”时,在一次市委工业翻番会议上,有的人头脑发热地表态:一番两番不算翻,

三番

五番是下游,十番八番是上游。而作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陈少景则冷静地提出:“这

不行,我们不能跟着跑。”由此反映出陈少景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反对虚夸的工作作风。

但会议最终还是统一到“紧跟沈阳”的“左”的指导思想上。不久,中央领导李富春对此种

风气提出了批评,才暂时刹住了此风。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党在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上发生“左”的偏差,扩大了打击面。反右派斗争以后,“左”的错误思想不断发展,政治

运动不断升级。从195812月至196312月间,大连地区曾发生三次大的党内斗争。在斗争

中,市委主要领导宋黎、陈少景、原宪千、郭述申、傅忠海及一批市局级领导干部,有的受

到错误批判,有的被停职反省,有的被清除出党,有的被投入监狱,致使全市工作遭受重大

损失。1961年春,陈少景正当年富力强,以旺盛的精力和成熟的领导经验与全市人民一道进

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被诬陷为“叛徒”、“特嫌”,被错误地开除出党

大连市史志办编:《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年版,第246

页。

,遭逮捕审讯,身陷囹圄长达17年。他精神备受折磨,身体遭到严重摧残。即使这样,他对

党的事业从未失去信心,仍然对党忠心耿耿,坚信不疑。在蒙冤入狱后,他坚持真理,实事

求是,在对新中国成立前旅大地区某个时期的工作评价上,不隐讳自己的观点,直言陈述,

刚直不

阿。不因权威性的意见和事关个人利益的选择而放弃原则作出违心的交代。他始终坚信党一

定会昭雪冤案,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的崇高情操和光明磊落的优秀品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少景的冤案得到了彻底平反昭雪中共旅大市委旅发

197875号文件:《关于陈少景同志问题复查结论的请示报告》。。197911

,陈

少景担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他在重新工作以后,以党的事业为重,继续保持极大的革命热

情,坚决地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方针。他忘我地工作,积极参与领导了全市对林彪、“四人帮”的揭批查工作和对干部冤假

错案的平反工作。1981年,在市委清理“左”的思想的会议上,大家对犯错误的人很是气愤

,言词激烈。然而陈少景的发言,不仅没有夹带个人恩怨,没有感情用事,反而本着治病救

人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分析出错误根源,帮助大家认识和改正错误,使到会的人很受教育。

他在主持政法工作期间,努力工作,迅速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彻底纠正在极左思

想影响下造成的冤假错案,为一大批蒙冤干部落实政策。他不顾身体疾病,接待许多来访者

,曾经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被送往医院。当病情稍有好转,他便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去。

19839月陈少景离休以后,仍时刻关心大连市党政建设,表现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度

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1989年在“六四”政治风波期间,他虽身患重病,但仍十

分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

系列英明决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强党性。

1990 1120 ,陈少景病逝于大连,终年77岁。

陈少景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大

连日报》, 1990121。。他早年投身革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将他的家产

全部变卖无偿贡献给党作活动经费。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出生入死,曾三次被捕入狱,

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革命的坚定性。在60年的革命生涯

中,虽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坚信马列主义,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的崇高事业,

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他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光明磊落,一身正

气,刚直不阿,是非分明;他有胆识,有魄力,处事果断,敢于负责;他工作严肃,作风严

谨,认真负责;他心胸坦荡,以诚待人,团结同志;他廉洁奉公,艰苦奋斗,以身作则,不

搞特殊,忠心耿耿地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陈少景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

秀党员、优秀干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BFQ

 

 

本文出自《辽宁党史人物传》第14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