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居上海各区前列。多年来,中共四大纪念馆的筹建与发展成为虹口文化工作中最有代表性的名片。
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国内召开的各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唯有中共四大没有建纪念馆。由此,2012年9月7日,在多方的筹措和努力下建成开馆的中共四大纪念馆,客观上弥补了中共党史纪念场地和党史文化研究宣传工作的一个空白,也彰显着虹口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了中共四大这座虹口土地上不朽的丰碑更加巍峨耀眼而做出艰苦的努力。这不仅为虹口文化强区建设、红色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凝心聚力的虹口党建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深入勘察
精确会议原址的考证选定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长期以来在中共党史上很少记载,特别是中共四大会址,新中国成立后几经寻访,一直未有确切下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共四大会址才又重新进入党史研究者的视野。
1981年6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到中共四大召开的地址为上海横浜路6号;1982年第9期《解放军画报》刊登了中共四大会址的照片与说明,照片的主体是横浜桥北岸的数间民房,文字说明是:中共四大会址——上海闸北横浜路6号(四川北路横浜桥边的一座居民住房)。这立刻引起虹口区地名志编辑组的关注,因为照片上拍摄的民居是虹口,而不是闸北。经过广泛的调查,发现上海并不存在“横浜路6号”这个地址。
几经周折,最后终于由当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中共四大会议记录者郑超麟揭开了谜底。他断然否定“横浜路6号”是中共四大会址的提法,并在虹口区地名志编辑组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进行实地辨认,寻找当年的遗址。最后,经实地勘察,他确认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为中共四大会址遗址。该处原建筑20世纪30年代被侵华日军的炮火所毁,现在的六层居民楼为20世纪80年代所新建。
为慎重起见,虹口区委党史办公室开展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工作,取得了不少佐证材料。1987年11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正式公布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为中共四大遗址,并在中共四大召开70周年之际,予以勒石纪念。
多方征集
深挖建馆筹展的红色资源
中共四大会址考证确定后,虹口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中共四大史料的发掘和考证,多次到北京、天津、唐山等地以及上海各类机构征集、考证。2003年10月13日,在中央档案馆又发现一批有关中共四大的重要史料。如中共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等14个文件全文,以及相关的通知和地方汇报提纲等。在此基础上,为纪念中共四大召开80周年,2003年5月,虹口区成立中共四大史料陈列室(中共四大纪念馆前身)筹备小组,从而正式启动了中共四大史料陈列室筹备工作。
征集工作还得到了革命后代们的大力支持。陈潭秋、罗章龙、瞿秋白、陈独秀等人的后代都表示愿意把家中收藏多年的珍贵实物捐献给筹备小组。比如,罗章龙生前使用的一支钢笔、一顶帽子、一副老花眼镜以及作品等,张太雷给妻子的一封家书、周恩来1925年从德国寄回国的一张明信片及带回来的火柴盒子、李维汉使用过的箱子、尹宽使用过的刷子、庄文恭手迹等,都是征集中的重大收获。这些后来都成为中共四大史料陈列室的展品。
把握主线
集现陈列布展的深刻内涵
中共四大会址考证、陈列和建馆等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重视。2007年7月12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到虹口区调研。在鲁迅纪念馆、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习近平仔细观看一件件珍贵文物和一张张历史照片,并指出,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此后,建设中共四大纪念馆成为虹口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其建设过程主要体现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以及组织领导三个方面。
一是硬件建设方面。多伦路上的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体量太小,与中共四大在党史上的作用、地位很不相称。因此,中共四大纪念馆选址几经周折,最后决定改建,利用四川北路公园绿地内6000平方米辅助用房建设中共四大纪念馆,并征得市委同意定于2011年6月24日举行开工典礼。
以同济大学童明教授为主的设计团队,把四川北路公园设计为以石库门里弄为主要空间特征的红色革命活动场所,场馆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分为主展厅和副展厅。主展厅是中共四大的主要展区;副展厅约150平方米,主要呈现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早期在虹口辖区发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遗址,展陈内容丰富生动,成了中共四大主展区的重要补充。
二是软件建设方面。始终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事为魂、史为桥,讲述会议过程;以历史背景与会议成果为经纬,以党史知识与文化内涵为血脉,凸显中共四大的重要意义。同时,注重发挥专家作用,针对布展大纲、立面设计、艺术品制作、纪录片拍摄等内容多次召开专家评审会,听取专家意见。在展陈设计上,注重政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教育性与可看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尚性(展陈手段)相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四大纪念馆展陈中艺术品的制作、展览是一个亮点和特色,不仅大大弥补了中共四大一手展品的不足,也极大地发挥了艺术品的宣传作用。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评价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布展大纲》:“政治导向正确,历史内涵丰富,资料较为翔实,架构较为科学,布局较为合理,比较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了中共四大的历史,可以据此开展布展工作。”
三是组织领导方面。在虹口区“十二五”规划中,中共四大纪念馆的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共虹口区委提出在建党90周年之前开工建设中共四大纪念馆,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亲自挂帅的工作组,主抓中共四大纪念馆建设,确保一年完成。此外,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把筹建工作列入年度重要目标任务的督查项目。区委书记和区长经常过问进展情况,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对建馆工作研究布置,并提出明确要求。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中共四大纪念馆建设和陈列布展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有序推进,最终于2012年7月1日基本完成布展。江泽民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为纪念馆大大增色。2012年9月7日上午,中共四大纪念馆落成典礼隆重举行。
与时俱进
积极打造上海红色地标
进入新时代,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特别是迎接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建党百年以及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共四大纪念馆工作在市、区相关部门、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共四大研究、征集、展览、宣讲等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一是完成展陈提升,打造红色文化矩阵。2021年,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共四大纪念馆完成展陈提升工程,并打造了上海首个国旗教育展示厅。在区委坚强领导和一、二、四大管委会大力支持下,纪念馆努力破圈,整合全区红色资源,形成以四大纪念馆为龙头的红色场馆矩阵,推出12条学习线路和106个思政场景,构建全域“大思政课”。实施红色场馆提升计划,推动红色场馆提质增效,虹口主要红色场馆近三年参观人数翻番。与沪上30余所学校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动机制,着力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思政课素材,用好红色资源、紧扣具体实践,上好社会“大思政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深入开展,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让红色文化在上海更加鲜活亮丽。
二是做好研究工作,坚守立馆之本。纪念馆与虹口区委党史办参与编写出版《中共四大史》《中共四大研究文选》等专著,围绕中共早期纪检监察制度孕育等课题做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中共四大是党的支部建设历史起点等观点,关于“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的贡献被写入2021年《中国共产党简史》。在2021年中共四大纪念馆布展提升期间,通过专家考证,确认中共四大召开时会址所处里弄名称为广吉里。2022年,中共四大纪念馆内唯一没有照片的最年轻的中共四大代表——阮章首露真容。这是历时十年、跨域协作的成果,过程十分艰辛。这种工作耐力和突破性,在上海是突出的,在全国也是有影响力的。中共四大纪念馆研究成果《打造基层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述要》刊登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杂志社主办的《党建研究》内参2020年5月号;《论中共四大对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获得2023年度全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一等奖。近年来,纪念馆举办了“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中共四大与党的支部建设”研讨会、“中国共产党百年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最年轻的中共四大代表、北方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阮章史料征集与学术研讨会、“新时代下的红色主题IP创新表达与传承”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不仅促进了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在社会上亦有较大影响力。
三是策划多个原创展览,讲好四大故事。为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不仅用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来解读和阐释基本展陈,还从研究成果中“孵化”和“衍生”出不少有看头的专题展,为纪念馆围绕重大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由于中共四大和中国共产党第四届中央领导机构在党的组织建设、群众路线、宣传工作和纪律建设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近年来相继策划了《抓铁有痕铸党魂——中国共产党早期纪律建设图片史料展》《固本强基筑堡垒——中国共产党早期支部建设图片史料展》《根基血脉 力量之源——党的群众路线百年历程图片史料展》《固本强基筑堡垒——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百年历程展》《举旗定向 凝心聚力——宣传文化工作图片史料展》等多个原创专题展览,将中共四大的主要成就放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视野中,梳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经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当下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建设举措提供经验借鉴。
四是创新党史宣传方式,增强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面向社会,纪念馆构建全域“大思政课”,推出12条学习线路和106个思政场景,与沪上30余所学校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动机制。2020年5月,中共四大纪念馆正式入驻B站、抖音等时下热门短视频平台,推出“力量之源·红色100”专栏,用沪语讲述中共四大、虹口、国旗相关的红色故事,促进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为了让青少年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受益,招募了一支“小红花”志愿讲解服务队,鼓励他们从“听讲者”变身为“讲述者”。成为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坚定传承者、生动诠释者和精彩讲述者。此外,“初心讲堂”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力量之源杯”虎扑路人王3V3篮球赛等活动的举办,使中共四大纪念馆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红色场馆之一和上海主要红色场馆之一,在多次社会网络评选中位列前列。
2025年1月11日是中共四大召开百年纪念日。在中共四大召开百年之际,纪念馆将牢记嘱托,凝心聚力,继续在守正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纪念馆打造成红色文化宣传高地、支部建设研究高地,以实际行动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力量。相信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纪念馆将奋力创造新奇迹,不断展现新气象,在四大召开百年之际再创辉煌。
来源:《解放日报》2025年1月22日
版权所有: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辽ICP备1401821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邮编:110006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