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将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创造性提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等重大论断,既从认识论层面回答了“作风建设是什么”的理论命题,更从方法论维度构建起“抓什么、怎么抓”的实践体系,开创了管党治党新境界。迈上新征程,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进一步开拓党的作风建设新局面。
抓好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的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将优良作风作为立党兴党的精神标识和执政根基。历经百年淬炼,党在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仅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更是构筑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密码,为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部队行动准则,到延安时期开展整风运动,再到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通过持续不断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人以清正廉明的政治品格赢得民心,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作为领导国家建设的核心力量,为了警惕和纠治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不良作风的滋生蔓延,接连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整风运动等,建立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提出党政干部的纪律规范。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巩固了党的组织,纯洁了党的作风。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党内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等优良作风,进一步丰富党的作风建设新内涵,实现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以赴大抓党的建设,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局,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先后开展环环相扣的党内集中教育,持续纠治“四风”,通过“打虎”“拍蝇”“猎狐”等手段惩治腐败,通过严明党规党纪强化约束,通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纯洁自身,驰而不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兴衰、关乎事业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历史和实践证明,抓好作风建设是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密钥,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保证。
抓好作风建设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和发扬优良作风。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列宁也指出要克服“官僚主义习气、地位观念和钻营作风”,防止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蜕化变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将作风建设视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视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生命线。
抓好作风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和艰难繁重的改革任务,能否以优良的作风有效抵御风险挑战、广泛汇聚精神力量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党必须持续弘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通过锤炼优良作风,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不断拓展作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以系统思维构建长效机制,着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加强理论教育,树牢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通过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尤其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作风建设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既要在“返璞归真、固本培元”中坚定理想信念,又要通过“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实现作风转变。
坚持以上率下,抓好“关键少数”、发挥示范作用。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抓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从党的领导干部抓起,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强化头雁领航效应。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定期对“四风”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时刻防范隐形变异新动向,确保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履职。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自身要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带头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严的标准、严的要求检身正己,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完善体制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深化系统施治。制度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是党的优良作风建设的可靠保障。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一方面,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不断织密织牢“制度网”;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有章必循、违规必究,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洪向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李梦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4月15日)
版权所有: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辽ICP备1401821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邮编:110006 | 网站地图